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巴玉峰
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是指以政府为主,投资金额和基建规模较大,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能承办国内外大型竞技体育比赛并面向社会开放的大型体育场所。近几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众多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将在不同城市举行,一些城市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奥林匹克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加快,全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呈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经营收入偏低甚至没有收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总体发展概况
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各类体育场地有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占64.4%;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35.6%。与以往相比,其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规模有较大提高,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体育场馆的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日益增多的健身需求。同时也出现三大可喜变化:一是体育场馆的投资主体逐渐呈多元化趋势,民间资本、外资与合资逐步增多;二是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向大众开放,全国体育场地的开放率达到了41.2%;三是体育场馆的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二、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现有体育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租赁业,简单地依靠体育场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可利用器材设施等固有资源,运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场馆的经营还不能实现“以体为主”。在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多种经营、以副补体”成为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维持生存的现实选择。但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型国有体育场馆也逐步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发展,经营管理的成效逐渐得以显现。从我国部分经营相对较好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中发现,它们均采用以体育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式,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开设溜冰城、跆拳道馆、保龄球馆、台球俱乐部、水上娱乐中心、羽毛球网球俱乐部等,以此来带动体育服装、运动器材、餐饮、住宿、医疗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经营开放比率仍较低,体育系统所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用于大众体育活动时间比例仅为30%,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在兴建时就是按照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上主要是从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角度考虑的,而忽视了它赛后的运营,难以满足场馆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群众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能力偏低,场馆对群众开放不能收取过高的价格,难以收回成本,从而影响了场馆对群众开放的积极性。
三、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分析
(一)大型国有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科学化水平低,功能单一
我国现有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绝大多数是按照体育训练与比赛要求设计的,规划设计科学化水平较低,功能比较单一。这些场馆在设计之初,常因建设投资不足,长期规划性不强等等原因,而把场馆设施的功能限定在较窄的范围内,在健身、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大众需要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体育设施使用者的多种需求,致使建成后难以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造成场馆使用效率低、效益差,给经营管理带来困难,进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二)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事业单位管理加少量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两种方式占的比重较大。其中,事业单位管理加少量经营活动占33.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占38.1%、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均占了4.8%,其它经营方式占14.3%。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必然会影响到其融资渠道的通畅。(如表所示)
(三)大型国有体育场馆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在我国已建成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中,由于大多是按照体育比赛的要求兴建的,场馆的投资多、规模较大、且功能单一,因而场馆的营运成本较高、使用率低,造成了场馆设施的大量闲置。场馆经费除财政拨款以外,来自对外开放和房屋租赁等经营性收入很少。而有限的经费在支付了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行以后,已所剩无几。大量场馆超期、超负荷服役,使这些场馆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场馆的闲置、维护资金的缺乏以及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又进一步造成了场馆的破损,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保值增值非常不利。另外,场馆的存量资产如果不能被有效利用,其经济效益不能体现出来,会直接影响到场馆的融资能力,影响了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向大众有效开放的程度还不够
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总体利用率还比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旧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功能设计单一;另一方面在大型场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方面不够。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管理受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影响较深,经营管理过程中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严重,不能自觉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调节。对外开放手段不够灵活多样,经营管理过程中又过多地突出了竞技体育的需要,对群众体育的需求考虑较少,导致场馆设施不能被有效利用,开放率低下。据资料显示:我国有58.76%的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有14.46%的体育场地部分对外开放,全天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只有26.78%。表明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尚未充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主动面向市场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体育场馆入不敷出现象大量存在。
(巴玉峰,1972年生,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