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车伟

  一、新失业群体的规模及其预测
  
  与“老失业群体”失去工作需要工作不同,“新失业群体”属于从未工作的需要工作者,他们主要由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所组成。按照我国学制,如果7岁入学,小学毕业应该为13岁,初中毕业应为16岁,高中毕业应为19岁,大学毕业应为23岁,读完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的年龄应该为29岁。国际惯例一般把15或者16岁作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16岁同时也是我国初中毕业年龄,16岁应该是新失业群体的年龄下限;鉴于29岁在我国是完成最高教育程度的正常年龄,所以29岁应该是新失业群体的年龄上限。这样,新失业群体就可以定义为16―29岁没有工作、积极寻找工作、并且得到工作时可以到岗的青年。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在2001、2002和2003年分别为1407万人、1620万人和1643万人,其中16―29岁失业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6.9%、33.4%和31.2%。据此可以推算出城镇新失业群体的人数是,2001年为519万人,2002年为541万人,2003年为512万人左右。2004年的调查失业人数估计为1550万人左右,按照2003年16―29岁失业者所占比例计算,新失业群体的人数不到500万人。总的来看,近些年城镇新失业群体的人数维持在500万人左右,并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里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上述数字为城镇失业者人数,包括进入城镇的农村青年失业者,但不包括留在农村的青年失业者;二是上述数字为存量概念,既包括当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失业者,也包括过去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失业者。
  由于是存量和城镇失业概念,上述数字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也不能反映问题的严重性。要全面了解新失业群体的整体情况,还必须对其每年的增量有所把握。
  按照新失业群体定义,当年成为新失业群体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几年前小学辍学或者小学毕业没能升学的人,另一类为当年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基于上述两类人,我们可以估计每年进入新失业群体的人数,具体数字是:2000年为1626万人,2001年为1596万人,2002年为1539万人,2003年为1584万人;预计2005年为1759万人,2006年为1734万人,2007年为1752万人,2008年为1724万人,2009年为1744万人,2010年为1835万人。
  如果每年进入新失业群体者都有劳动参与的愿望,则新失业群体的失业人数就可以按照分年龄别失业率被估计出来,即:2000年为264.万人,2001年为267万人,2002年为261万人,2003年为270万人;预计2005年为304万人,2006年为296万人,2007年为297万人,2008年为288万人,2009年为290万人,2010年为303万人。当然,人人都具有劳动参与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所以考虑了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后,新失业群体的实际失业人数应该比上述数字减少一半左右。
  
  二、新失业群体的城乡分布及其特征
  
  在每年进入新失业群体的人中,高中以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些毕业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含职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研究生的毕业生,其数量预计2005年为545万人,2006年为566万人,2007年为599万人,2008年为643万人,2009年为706万人,2010年为788万人。由于文化程度较高,这些人真正失业的并不多。200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截至9月份)达到73%左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更是高达95%左右。据此可以估计这一群体的失业人数2005年为47万人,2006年为52万人,2007年为58万人,2008年为65万人,2009年为75万人,2010年为86万人。
  每年进入新失业群体的高中以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200(02010年,高中以下毕业生每年保持在1000万人左右的规模,其中2004―2007年的各年会超过1100万人。农村毕业生目前占45%左右,镇占35%左右,二者合计占80%左右;城市占20%左右。
  2000―2010年,每年进入新失业群体的高中以下毕业生失业数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万人左右的规模,其中2005年可能会达到250万人左右。农村的失业者数量仍然最多,占45%左右,镇占35%左右,二者合计占80%左右;城市占20%左右。
  由此可见,新失业群体问题在城市和农村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以上学历新失业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更具体地说,城市新失业群体问题主要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而高中以下低学历新失业群体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镇,其中,镇的问题呈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
  除了城乡分布的上述特点外,新失业群体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新失业群体基本上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对家庭的依赖感较强,对就业环境和工资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些都会对其就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二是新失业群体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以2003年为例,在进入新失业群体的所有毕业生中,初中毕业生占51%;在镇和农村,初中毕业生比例均高达81%。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来说,高中升学率在近些年迅速上升。
  
  三、解决新失业群体的思路与对策
  
  老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新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就业能力问题。与老失业群体相比,新失业群体的大多数人缺乏工作经验,这就决定了为他们提供收入支持或者说生活保障的政策缺乏实施基础。因为,失业保险的给付主要是以缴费年限为依据,缺乏工作经验就意味着不可能享受失业保险的待遇。所以,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政策取向必须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一是适当延长学校教育的年限。目前,新失业群体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毕业16岁的年龄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从能力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劣势。从长远发展来看,适当推迟初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提高其就业能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有好处。为此,可以考虑把城市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阶段,同时扩大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鼓励这些学校招收农村初中毕业生。
  二是实施针对农村(包括镇)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计划。在巩固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建立针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给予必要的补贴。补贴可以直接补给个人,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补贴到培训机构或者中介机构等。
  三是鼓励农村初中毕业生转移就业的区域协作。城市和发达地区存在着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主要靠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满足。为此,可以考虑在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建立起政府、企业以及培训机构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机制和渠道,提高农村新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副所长)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