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朱贵 雷红花
1、议程设置理论
《新闻学大辞典》将议程设置理论解释为:“由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我国学者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一书中,他认为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在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公众的议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经过一段时间,媒介的优先议题将成为公众的优先议题。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被众多的学者接受,并从政治、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体育意识的缺乏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善,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这种意识的提高还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虽然有所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蓬勃之势,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影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体育意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意识使人能够用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人不同干低等动物,低等动物只能对外界刺激做简单的、直接的应答性行为――条件反射,不能形成主体意识,属无意识的活动。而人在行动之前,总是根据已经具备的知识,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在头脑中形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构造准备加以实现的思想蓝图。人的行动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的这一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体育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体育现象的想象、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意识决定行为,正确的体育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定因素。然而,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还较为单一,在体育认识与实践上保持着传统自然养生的视角和群众体育竞技化的“语境”,并视竞技体育为理解现代体育的工具。在制度层面上,城市社区居民对现代体育的构造、机制、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对体育的发展前景缺乏理性的认识;在价值层面上,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缺乏基本的尺度和评价标准。体育自觉程度不足,从而造成愿望、认识、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脱节。
3、大众传媒的介入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突破口
导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元的,但大众媒体的缺位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各类型媒体蓬勃发展,媒体的内容、节目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媒体的信息生产呈几何级增长。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如此巨量的信息中涉及城市社区体育的是少之又少。从前面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媒体往往扮演了某种“舆论领袖”的角色。大众传媒理应垒面介入城市社区体育的宣传中,为突破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贡献应有的力量。
3.1大众传媒应广泛宣传体育法规、方针政策、体育知识,吸引受众的关注
大众传媒进行体育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积极的舆论和气氛,使人们了解体育法规、政策,产生对体育和体育活动及其效能和作用的感性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鼓励人们产生体育行为。在市民产生了体育行为的基础上,再及时灌输相当的体育科学知识,就有可能使市民意识到体育和体育活动能给他们带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活力,使他们的体育行为长期化、经常化和固定化。
3.2大众传媒应营造城市社区体育氛围,促进受众参与体育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公众对社会实况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体,媒体所选择的议题及其呈现出来的形式构建着受众头脑中的世界,并且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长期持续的报道营造了特定的媒介环境,在受众注意力总体有限从而对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未能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媒体的报道构成受众认知中最重要的部分。大众传媒报道姚明在NBA的成功,易建良在NBA的“初生牛犊不畏虎”激发了多少中国人的篮球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将无数青少年引向了篮球场。因此,为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大众传媒理应肩负营造运动氛围的责任,感染受众,促使社区市民参与体育锻炼。一旦大众传媒营造了良好运的运动氛围,无形中就会激发了市民的锻炼热情,如湖南卫视在奥运前夕举办的“奥运向前冲”栏目,成功地调动了市民的体育参与。
3.3大众传媒应保持对城市社区体育报道的频率,强化受众体育意识
目前,大众传媒对于体育领域的报道往往侧重于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关注度不高,报道频率偏低.即便有所报道也难以持久,终归昙花一现,而大众传媒关于社区体育报道的频率对市民的体育参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北京奥运会前期,为配合奥运宣传,大众媒体对全民建身的报道较多。相关栏目陆续出台,曾引发了市民空前的锻炼热潮。随着奥运会的落幕,大众传媒又把“议程”倾往竞技体育,市民的锻炼热情也随之缩减。市民体育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得以“速成”的,除了主观意志的努力外,还需要通过媒介的不断宣传得以强化。因此,大众传媒对城市社体育的报道不能凭一时热情,而应该持续、深入地跟踪报道,提高报道频率,从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6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