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为荣

  摘要: 通过观察我国某些地方队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会出现的诸如青少年时期表现的力量素质出众,成年后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增长甚慢。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往往会要求运动员上大量、要负荷、加强度,训练手段不合理、不科学。针对这些情况,有必要对此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以研究出更加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举重;负荷;力量训练
  
  1 前言
  
  现代举重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条件不仅是心理因素和技术以及战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是重要条件之一。举重运动员的发展身体素质核心是如何提高力量,力量训练如何有效地促进举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体育工作者多年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各地举重运动员,实地对数十名教练员和一批运动员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并对此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对国内外有关专家撰写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对有关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面谈、提问、探讨.
  2.2.2观察分析法
  在训练中观察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2.2.3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解有关国内外举重项目力量训练的信息资料.
  2.2.4逻辑推理法
  主要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
  2.2.5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所有原始数据都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力量训练的重要意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3]。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以对抗阻力来表现的,因此,力量素质是决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同时力量与其他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力量不仅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成绩的基础,也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举重运动虽然技、战术很强,但力量是其生命线,无论如何,举重运动超脱不了这一原则。
  3.2 对力量的重新认识
  3.2.1 力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活动是肌紧张而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为了便于教练员的工作,有关学者对力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按力量素质的类型划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7],其中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的基础,同时最大力量也决定了快速力量的能力,对力量耐力也有良好的影响。这三种力量在训练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过分的发展某一种力量会制约和影响另两种力量的发展。所以发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负荷。
  3.2.2最大力量及其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的阻力过程中所表现的最高力值。最大力量取决于传入肌肉的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取决于肌肉的收缩的内协调能力和关节角度的变化。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尤其是举重运动,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在于发展最大力量、增加肌肉体积、积蓄充分的力量、发展超强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故而应首先采用“强度法”发展最大力量,即采用大重量、多组数、少次数的训练方法
  这种短促亚极限的用力方法提高了神经肌肉高度的集中用力的能力,使肌肉的绝对力量达到充分发展,使肌肉体积不断增大,从而使相对力量和绝对力量都达到发展和明显提高。而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体力,所以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
  训练方法[2]:
  (1) 多采用动力性和静力性训练方法
  在做动力性克制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在训练中要根据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角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肌纤维参加工作,表现出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但是在完成静力性练习时时常憋气,它虽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但运动员憋气时间过长,会使胸内压升高,肺部血液循环恶化,从而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1]。所以一次训练课中静力性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冬训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达30-40分钟,夏季比赛起,为保持已有的力量水平,每次训练10-15分钟即可。静力性训练和动力性训练结合起来,每次训练课可按2:5比例安排练习。
  (2) 大强度法
  采用接近本人的最大强度进行练习,然后递增。这种方法又称为“阶梯式”的训练方法,以抓举为例,暂定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公斤,经过一个阶段训练之后,当运动员对此强度已经适应,并能用该强度连续举起两次时,便可增加重量,如增加到102.5公斤,便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这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增加强度,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使力量素质得到发展。此种负荷强度是极限的,所以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均很少。组间间歇时间相对要长些,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把握好负荷强度增加的幅度和适应的时间[4];此方法只用于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训练,切不可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要十分注意对运动员腰部的保护,防止发生外伤事故。
  (3) 极限次数法
  极限次数法是以某一个强度达到极限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极限次数法的训练强度不大,要求每组的重复次数达到极限的次数,直到不能再做为止,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肌肉肥大、增加肌肉横断面积,对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深刻影响。
  3.3 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3.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根据专项竞技的需求,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3.3.2 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应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求,正确的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
  3.3.3 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1. 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
  2. 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
  3. 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
  4. 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的保持肌肉弹性[5]。
  3.4 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肌肉工作力量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发射的神经冲动的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冲动的强度越大,肌纤维参与工作的数量越多,冲动越集中,运动单位工作的同步化程度也就越高,表现出的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12]。
  3.5关于力量训练的研究动向
  3.5.1 进一步加强动作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全面认清技术动作中的主要用力肌肉,使力量训练更加趋于科学化。
  3.5.2 加强对用力肌肉群力量的训练,强调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即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各肌肉群的练习,以期合理的增加运动员的绝对力量[6]。
  3.5.3 加强对运动负荷的研究,即针对不同的运动员应当以怎样的负荷和强度进行训练,才能更加有效的发展该运动员的绝对力量。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使我们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5.4加强对力量训练器的科学使用,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举重运动员的确存在着在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中有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体现在举重动动员的训练中。
  (2)一些方法不够科学,这些因素会严重制约我国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和提高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成绩。(3)所以本文在此方面着重阐述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对不同的力量素质进行了重点论述,并且总结了不同力量的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以及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
  4.2建议
  (1)在训练中各地教练员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不断地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力量训练手段。收到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同时应加强我国教练员的自身水平。使其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和合理,并充实广大基层教练员的训练方法。
  (2)以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为我国的举重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力量的训练方法[J].健美帝国,2006,5.
  [3]王保成.力量训练与运动机能强化指导[M].陕西人教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