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艳丽

  摘要:上市公司的绩效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在新农村背景下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现状,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农业上市公司应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弱势行业、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每股收益
  
  一、引言
  
  “三农”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执行。农业上市公司,多数是该企业集团内业绩优良的企业,也是农业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是从公司竞争力、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衡量,它直接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农业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截至2007年末,已先后有49家公司上市,这对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转变股民的投资观念、发展证券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应当看到,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绩效上同其他行业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将基于2003~2007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
  
  (一)盈利能力
  由表1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从2003-2005年,盈利能力逐年减弱。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在2003年达到最高后均呈下降趋势。每股收益从2003年的0.1502元下降到2005年的0.071元,降幅为52.8%,每股净资产从2003年的2.768下降到2005年的2.002,降幅为27.67%。净资产收益率从2003年的6.218下降到2005年的-2.502。
  第二,从2005~2007年,盈利能力逐年增强。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在2005年达到最低后均呈上升趋势。每股收益从2005年的0.071元上升至2007年的0.103,增长幅度为45.1%。每股净资产从2005年的2.002上升至2007年的2.276,增长幅度为13.7%,净资产收益率从2005年的-2.502上升至2007年的5.00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2005年底中央下发了农业一号文件,从2006年起我国废除农业税。证券之星网披露的农业2007年49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07年度除有4家公司被ST之外,其他45家公司有60%的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较2006年有所上升,其余公司业绩下滑。
  第三,盈利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盈利能力虽然减弱,但这并不是农业上市公司的独有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并且农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从2005年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各子业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2分析可知,农业上市公司中,经营业绩最好的是林木板块,第二位是畜产品加工板块,第三位是农产品加工和其他农业板块,渔业板块的经营业绩相对较差。
  
  三、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现状的分析
  
  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总体状况看,盈利能力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仍然呈上升趋势,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而净利润增长率却处于波动状态,在2005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业板块中高科技股较少
  农业上市公司中。农产品加工业较多,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公司较多,民营、乡镇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也有所突破,但缺乏高科技股。因此。这些上市公司虽然亏损股极少,大盘资产质量也较高,经营业绩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但总体来看业绩平平者居多。缺乏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因此其盈利能力受到了限制。同时,农业的民营企业中,有不少都具有独特的产品和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资金短缺等种种原因,却无一上市。这无疑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农业具有投入周期长、回报低、风险大的特点,但这并非代表农业类上市公司不能有所作为。事实上,农业板块中有一部份上市公司业绩相当不错,实践证明,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如果能够踏踏实实地扎根农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走深度专业化、相关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农业类上市公司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农业类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忽视农业的特殊性,缺乏稳定的主业,更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和长期的战略眼光,表现得非常急功近利,因此常常会增加经营风险,陷入经营困境。
  
  (三)农业类上市公司“背农”现象严重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布在农、林、牧、副、渔以及种、养、加等各个领域,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方面。目前农业还没有摆脱弱质性,国家在政策上对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政策倾斜。在此背景下,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转型不利于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发展,不利于农业龙头企业在提高农民收入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不利于维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龙头地位。
  
  (四)板块发展不均衡,微利企业比重较大
  在农业上市公司中,综合效绩较好的林木业、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其在发展规模、财务状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优势。这符合我国农业的客观实际,传统林木业等行业由于根基好、信誉高,大部分具有稳定的业绩。
  
  四、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基础性科研投入
  农业基础性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很大社会效应,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由于农业科技开发见效期长,不愿主动承担农业研发成本,大都对内较少进行基础性研发投入。另外,政府在给予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开发,给企业以技术支持。
  
  (二)加强政策层面上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把关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推进农业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过程。其中,农业类上市公司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制定限制资金投向的相关政策并进行监管
  虽然农业类上市公司“背农”现象严重,但由于缺少相应制裁并仍能享受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纷纷效仿,“背农”问题愈演愈烈。所以,应该从政策上制定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投向的有关规定,按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和农业各子业(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业)实际情况制定比例,同时证券市场应该进行严格监管。
  
  
  (四)给农业投资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吸引资金向农业产业转移
  农业类上市公司虽然正在享受着多项优惠政策,却由于投资农业这一弱质产业而普遍利润率偏低,导致本已承诺投资农业的募集资金流向非农产业,如果国家能够给农业投资以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投资的利润率提升到一定水平,农业类上市公司就不会再冒各种风险进行非农扩张,更多的资金将会被重新吸引到农业投资上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