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爱华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物流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物流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何完善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找出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文章将从企业自身、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着重立足于其管理。分析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一、物流成本概念
  
  宏观物流成本是从国民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内物流活动的总开支水平,常见的指标是国内物流成本与一国GDP的比例,该比例越小,说明其物流业越发达。中观物流成本是采用标准管理的理念,研究某个行业、产品,甚至是某项服务的“平均物流成本”数据,从而建立分行业或分产品的物流成本参考标准。企业物流成本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以财务会计中费用发生为基础,按照交付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和向其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其中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又进一步细分为企业本身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工艺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殊经费和委托物流费用;二是按照物流功能的差别,物流成本可分为实物流通费用、信息流通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类;三是按照物流活动的不同阶段划分。物流成本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的物流成本。另一种说法是包括供应、内部和销售物流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二)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的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费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三)时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
  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的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的、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四)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
  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从销售关联的角度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在一起的,例如许多企业将销售促进费都算在物流成本中。因此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五)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待摊、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因分析
  
  (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是以政府的指令计划为导向,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他们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现有的物流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如何高效运转。也存在体制问题
  建立国际物流管理系统需要投入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设备投资、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等等。许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因此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影响企业自身资金正常运转。同时,由于硬件技术不断更新,设备加速折旧,很多物流企业对把大量资金投资在迅速贬值的硬件设备上感到不值。然而,国际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是当前的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经营范围覆盖欧洲六个国家的五大欧洲物流集团,联合创建了新物流世界联合体(thenew Logistics World Alliance,LWA),进一步确保多国物流市场的跨国经营的稳定、安全和高效。面临国外大型企业触角的不断延伸,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发展较晚,规模偏小,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整合物流资源,也需要政府出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在资金运作方面予以支持。
  
  (三)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物流理念落后
  由于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往往仅由个别人对供求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并决定采取的相应措施,物流成本管理比较混乱。国内许多生产企业,物流供应仅满足本团体的利益,商品生产过程从原料生产、半成品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品组装、标志、包装到发运销售,整体承包下来,导致大量生产设备闲置,维护费用很高。
  
  (四)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

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地统计物流成本,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五)物流标准化、信息化落后
  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等,使得国际物流的基础性工作量很大。目前我国在物流术语方面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是在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方面还十分滞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空运、集装箱、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等等,都迫切需要标准化,与国际接轨。
  在现代物流中,信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商品的流动要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快速流动。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极低,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除了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无法估算的损失。
  
  四、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流成本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应当认识到,实现物流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现代物流管理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员短期行为,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提高物资周转率。严格控制存储费用
  实践表明,提高物资周转率、减少库存费用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提高物流速度,既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又能降低存储费用,从而控制物流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配送物流、销售物流等措施,提高物流速度,缩短物流周期,增加资金的利用率。
  
  (三)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
  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各种现代采购技术,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四)多方位地降低物流成本
  第一,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
  第二,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能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第三,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第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得以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