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员工敬业度与经理管理绩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 娟

  摘要:文章概述了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理论,验证了经理自我效能与员工敬业度和经理管理绩效存在着相关关系,经理自我效能是下属敬业度与其管理绩效的中间变量,员工敬业度与经理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理管理绩效。
  关键词:员工;敬业程度;经理;管理绩效
  
  一、引言
  
  通常,我们用财务数据等“硬指标”来衡量组织绩效(如利润率、收益和现金流等是衡量组织经营效果的重要财务指标),而“软指标”(如员工工作态度)在预测员工行为和绩效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feffer,1998)。例如,研究者发现员工的认知态度与绩效(Petty,1984;Ostroff,1992)、个性特征和工作表现(Barrick和Mount,1991;Tett,1991),情感与工作产出(Straw,1994)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盖洛普近期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有以下论述:最佳利润单元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是他们最擅长的,也是他们所喜欢的工作,他们能从工作产出中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对超过2500家企业、公共卫生组织和教育机构研究的基础上,盖洛普提出了员工敬业度始终如一地关联到企业经营的五大绩效指标--生产率、利润率、顾客忠实度、员工保留和安全,同时这些软数据指标具有前导性特点(Buckingham和Coffman,1999)。
  员工敬业度可以用盖洛普问卷(GWA)来测量,盖洛普总结出了12个核心问句,这些问句是测量一个企业工作环境和员工敬业度的12个关键维度,称之为Q12。
  问题如: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等等。
  GWA问卷通过对驱动员工和团队业绩的工作环境关键因素的监测来评估和跟踪员工敬业度,并据此建立工作环境管理的基准点(Benchmark)。该系统以测量为基础,再从测量回到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者对其所处的基层工作环境氛围负责通过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干预、维度化地识别和推广“最佳实践经验”(best practice)。
  发动基层经理和员工积极参与改进工作环境帮助基层经理以Q为工具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持续有效地提高经理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全体员工的敬业度。
  GWA问卷是从成千上万个问题中提炼出来的,通过对超过一百万员工的深入访谈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为12个问题,并最终被证明是有效的。
  本文概述了盖洛普与被广泛承认的心理学方面有关敬业度理论;并将着重分析在员工敬业度―经理管理绩效这一关系中经理自我效能所承担的角色;最后将探讨优秀经理的管理实践。
  
  二、员工敬业度的理论基础
  
  盖洛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员工敬业度与组织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Kahn(1990,1992)所作的个人敬业度报告可能会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盖洛普的研究。
  Kahn认为员工敬业度不同于工作投入度(Lawler和Hall,1970;Lodahl和Kejner,1965)、组织认同度(Mowday,1982)和工作内在激励,敬业度更大程度上是工作对员工行为的塑造以及员工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敬业度是一个多维体,员工能从情感、认知、身体三个纬度敬业,对于组织来说,则主要为情感敬业和认知敬业,情感敬业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以期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关注,而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所承担角色的员工将产生认知敬业,员工产生某纬度敬业就不会产生另一纬度敬业,在某一纬度敬业程度越高的员工他的个人总体敬业水平越高。
  Kahn的员工多维敬业与不敬业在日常工作中可得到印证。
  你可以发现当一个人对工作有清楚地认知或在情感上与他人联系时,敬业水平明显偏高。
  例如,一般知道工作要求、与同事或上司有很好关系或者体会到工作的意义的员工会更敬业。
  另一方面你会发现不敬业的员工脱离工作的角色,显得没有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Hochschild,1983)。不敬业可能导致员工得不到所需的交流与互动,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性,并且认为他们的工作无关紧要。
  Kahn认为研究组织成员敬业与否不仅因为其关系到员工满意度,而且关系到生产率,这与盖洛普用所设计的GWA工具去衡量员工敬业度的发现一致。Buckingham和Coffman经验性的GWA与Kahn提出的理论性的多维敬业度,为敬业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作为中间变量的经理自我效能
  
  除了Kahn的个人敬业度和盖洛普的GWA建立的理论框架能使我们更深入理解敬业度之外,对被广泛承认的作为敬业度与经理管理绩效的中间变量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可能会更有价值。尤其是在过去的20年间,作为重要模型出现的自我效能将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员工工作的绩效。
  Bandura(1986,1997)、Stajkovic和Luthans(1998)认为工作场所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人整合认知资源并在既定条件下成功执行任务的能力。从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的个性特征所不同,自我效能是动态的,随着时间、信息、经验而改变,因此自我效能是适应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的演变的。
  超过20年的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和绩效显著相关,同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越高的人更勇于承担任务,为完成任务会付出更多努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放弃。
  Stajkovic和Luthans最近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与工作表现有平均0.38的相关性,比起传统的工作态度(如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度)、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培训和技能、目标设置以及反馈,自我效能被证明能更好的预测员工的工作表现。
  更重要的是,经理的自我效能可能与员工敬业度相关联,因为当下属更投入工作认知敬业和情感敬业时,将激发经理的自我效能,经理更有信心和信念塑造敬业团队,而高效经理所领导的敬业团队将会有高水平的团队产出。而大量的证据也显示自我效能与绩效正相关关系可能会和员工敬业度相关联,在这里通过对170个样本的调查与分析验证了以下假设:
  假设1:经理的自我效能是下属敬业度和经理管理绩效的中间变量。
  
  假设2:经理的自我效能是员工敬业度和经理管理绩效的部分中间变量,多维员工敬业度将对经理的管理绩效有直接影响和通过经理自我效能作用的间接影响。
  
  
  四、管理实践与发展
  
  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关系,以及在实践中运用操作提高经理的管理绩效,我们把盖洛普的员工敬业度理念和衡量方法与Kahn的认知和情感敬业作了相关匹配。专家基于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建议管理者创造一个员工既情感敬业(通过帮助员工与工作、同事、经理建立强纽带联系)又认知敬业(通过沟通使员工对任务和目的有清楚的理解和认知,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必要反馈)的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自我效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员工敬业度―管理效果。虽然发现不支持经理的自我效能是员工敬业度――管理效果的完全变量,但是结果确实表明敬业度(情感和认知维度)对他们的绩效有直接影响和经过管理者自我效能的间接影响。
  经理自我效能对团队绩效有如此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管理中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经理的自我效能。
  目前相关实践结果显示以下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经理自我效能:最明显的是通过权力下放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在工作中积累成功经验;代理人学习(模拟培训和工作导师制);对低水平绩效员工进行口头说教;公司战略随着高水平工作的完成而变化。
  当然这些方法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因为对激励自我效能的投入将带来可观的产出,如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心理激励的很少投入可能带来下属高水平的认知敬业和情感敬业,换句话说,对经理的自我效能投入的增加将提高下属的敬业度,这是管理者心理激励的影响--经理的关注和热情对待将促使敬业员工加倍投入到工作中。
  与经理建立很好关系的员工认为经理重视他们的发展,而他们也更可能积极响应经理,帮助经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完成工作,高质量工作的完成反过来增加了经理的自我效能。类似地知道对工作的要求、明白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有机会成长和发展,为改进工作不断收集信息的员工更容易成功。也就是说认知敬业和情感敬业的员工通过他们的成功和自我激励增强经理的自我效能。反之亦然,经理自我效能的增加也将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和绩效,员工敬业度与经理自我效能的螺旋关系为管理的实践和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我效能已经被理论界广泛承认,被认为即使不是工作绩效最大的影响因素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员工敬业度至少是绩效的部分预测变量,这对甄选和提高经理的管理绩效很有价值,而经理不仅创造环境使他们的下属敬业,也必须提高自我效能而不像“大五人格”特征(如负责任)仅提高自己的效率。
  Bandura最近提出了经理在管理中如何发展自我效能的三种途径。
  首先是建立“引导通路”,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技能的培训模型,使这些技能的培训模型不断完善,然后把这些培训应用于工作中确保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其次是更复杂的,寻找提高经理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被称为认知教育模型,学习思维技巧,遵循决策规则并运用思维技巧于决策过程中,同时寻找促使战略成功的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出有效的决策。例如一项研究教会经理如何产生思路,通过提供指导方针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改进组织绩效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最后他建议应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包含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过程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个人目标设定、自我激励。
  为提高经理的自我效能应更多地进行实务培训,实行以上建议的方法。经理自我效能经验证是有效的,其未来发展潜力无限,正如这项研究所显示的,员工敬业度和经理自我效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今天的员工管理螺旋式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