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敏红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预算的目标对未来资金流动所做的科学、合理的规划、预计和预算,从而使目标得以具体化、货币数量化的一种综合管理工具。文章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构建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体系是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预算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预算外资金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因此,只考虑预算内资金编制的财务预算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运营效率。近年来,财政部门已经将预算内外资金都纳入到事业单位预算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在企业已得到成熟的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
  全面预算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对企业的经营、资本和财务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即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评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事业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人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适应于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改变会计工作的重点和模式,从原来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到注重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在管理内容、要素、层次上设计更能适应新形势的管理体系,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同时,面向市场,提高竞争力,谋求自我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顺应改革需要引人的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一些事业单位将预算工作、财务工作的重点错误地放在申请到足够多的资金上,而对于资金的开支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单位的业务完成质量和日常运转就是建立在充足的资金之上的,对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放松了要求。往往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忙于申请预算资金、追加申请资金,而对于单位发展方向和资金的实际需求的把握上,以及财务预算监督性质上并没有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编制预算缺乏可靠依据,造成恶性循环。
  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其次可以有效的监控和考核事业单位的绩效;再次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预算管理还能降低资源耗费,提高各部门的协调,优化沟通。
  三、全面预算的组织机构设置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设置模式通常为:
  第一,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的组织体系中居于主导核心地位,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主,吸纳各相关业务部门的主管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审议确定事业单位年度发展目标及事业计划,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程序;审查并确定单位整体预算方案;接受预算与实际比较的定期预算报告,根据需要就预算调整加以审议并做出相关决定。
  第二,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协调工作,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单位预算编制总目标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年度任务与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纲要;组织和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审核、汇总单位年度预算等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调整的受理、汇总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年度预算总目标实现;负责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有关预算管理工作。
  第三,预算责任中心。预算责任中心是以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本着高效、经济、权责分明的原则而建立的。责任中心由拥有一定决策权、并能承担与其决策权相对应的经营责任的业务部门组成,责任中心可以是一个部门,也可以是多一个部门。
  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考核等提供基础。
  根据事业单位业务职能及全面预算体系内容,可将事业单位的责任中心划分为:一是收入成本中心,既有业务经营收人,又发生相应成本,并能对收人和成本进行控制和负责。二是费用中心,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人,其职贵就是以最低的费用按质按量完成预定的具体任务。三是效益成本中心,虽然不会有直接的经营收入,但是履行具体的社会服务职能,可量化具体社会服务工作量,在确定的服务量下,以最少的支出完成预定的任务。
  四、全面预算的编制
  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掌握单位本身方方面面的情况,又要考虑系统、行业状况;既要着眼于年度需求,又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这其中包含着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项目论证、目标预测、协调平衡等大量工作,充足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证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预算编制应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以本单位中长期发展目标为起点,制定本单位年度发展计划,从而决定哪项活动需要多少资源,来决定自身的预算,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拥有的资金“分完”当成自身的预算管理。
  第三,预算编制应遵守零基预算原则,彻底摒弃基数法。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应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先分析出各职能部门履行基本职责所需的基础经费;当职责和业务范围增加时,再用增量预算法分析增加经费的合理性;这种经费水平保持一段时间后,根据物价水平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再重新运用零基预算法确定费用的合理性。
  第四,采用“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式,让各部门充分参与预算编制,使预算贴近实际,并且使上下沟通协调后的预算得到上下级的共同认同,有利于预算的执行。
  五、全面预算的实施体系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预算编制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确保其得到严格施行。
  第一,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与差异分析。在预算执行期内,定期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不合理的超支情况要提出整改意见。如果发生期初未预见的事项需要增加预算的,需要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至少半年要进行一次,由每个责任中心负责填报,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分析后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第二,全面预算的绩效考评与激励。预算考评是将预算执行实际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确定差异并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据以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并与相应的激励制度挂钩。
  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第一,需要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因此需要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标准。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准确地确认应收和应付账款,对固定资产按照实际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实现在会计期间内收入和支出的准确配比,从而更有效地规划安排预算,真实反映所拥有的资源和所承担的债务。
  第二,要做好预算前期的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制定相关制度和确定费用标准,有国家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没有国家规定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和费用标准。二是业务部门有的费用是变动费用,其增减与收入增减相关,因此应根据收入和成本的关系来测算变动费用率,根据这个费用率来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
  第三,需建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必须对成本进行确认与计量,以顺应事业发展,并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分析各环节形成有机整体,以期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怡.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财政监督,2006(12).
  2、张楠.关于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8(12).
  3、张华国,周志军.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0(7).
  4、邢士清.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11(1).
  (作者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