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世博会和谐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祥荣 王媛媛

  [摘 要]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至今已有20年时间,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并为众人所接受。将这一理论用来研究世博会的和谐管理模式,以“可引导人”的假设为出发点,推进世博会相关利益均衡与和谐共赢。
  [关键词] 世博会;可引导人;和谐管理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8-0049-03
  
  和谐管理理论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副校长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引入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将这一理论的相关理念引用过来对世博会的和谐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问题的实际特点,提出“可引导人”假设,并对“可引导人”的特征和影响其行为的因素进行剖析。
  
  一、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其运作机制
  
  和谐管理理论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博士于1987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问题导向”基础上的“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双规则互动耦合。其中“问题导向”中的“问题”泛指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等,“问题导向”是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研究其特征、规律,进而给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本质是通过设计符合系统内在规律的人的行为路线,使得系统内要素更为协调、匹配,表现出更高的秩序。“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是通过探求系统中人及其行为的相关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制度、契约或者环境机制(组织文化等)来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使其倾向于组织期望的行为。据此,和谐管理理论又提出其核心――和谐主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和则”和“谐则”。和谐主题是指在组织的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况下所出现的为实现组织的愿景、使命、战略意图等而进一步寻求确定性及其必要的核心问题或亟待解决的核心任务。随着组织的发展,和谐主题是可以漂移的。“和则”和“谐则”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则”对应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谐则”对应于“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正是通过“和则”和“谐则”以及“和谐耦合”的运用,从而使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更和谐,进而取得绩效。[1-3]总之,和谐管理主要是通过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来达到和谐的目的,这对今天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二、人性假设的必要性和“可引导人”假设分析
  
  (一)人性假设的必要性
  每一种科学都需要一种先验的假设,这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否则的话所有关于这种科学的探讨都将由于失去基础而归于虚无。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因为管理本质上就是管人,因此必须对人性有个基本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取得管理绩效。拿最初的“经济人”假设来说,正是由于它把人假设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动物,是“会说话的机器”,才会有“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举措;同样,正是由于“社会人”假设把人看作是不光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还追求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才会有非正式组织和让工人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可见,一切科学都不能从虚无之中建立。而很多涉及到“人”的科学,也就无法回避人性假设的问题。
  (二)“可引导人”假设和影响“可引导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笔者提出“可引导人”的人性假设,其主要观点为:
  1. 组织和个人各自具有与己相关的目标或利益追求。
  2. 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抉择中,个人的行为倾向是可以引导的。
  3. 这种引导可以来源于外部的管理激励,也可以来源于内心自我反省后的自动转化。
  4. 引导的参照点是和谐共赢,即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一致,从而达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可见,“可引导人”是以和谐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的,这里的和谐主要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自然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是指人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保持一颗心平气和、不骄不躁的心态,能正确认识自己,理智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积极向上,争取自己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人际和谐是指人能与他人发展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社会和谐指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愿意为实现社会的共同价值携手奋斗;自然和谐是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必须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以求与自然共生存、同发展。
  
  三、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世博会和谐管理模式探讨
  
  (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分析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新一届世界博览会将会在上海举行,从历届世博会的情况来看,主题选择是否得当对能否成功举办一届独具特色的世博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由此引申出五个与之相关的副主题,即“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世博会的历史上,这是首次以“城市”作为主题,说明城市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城市主题为统领,上海世博会又提出“和谐城市”的规划理念。“和谐城市”从理论上说,包含了三个向度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这里既包括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融合和互动,也包含了城市中间不同来源、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在社会上的交流与互助,同时还有时间向度上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新技术之间的互动和促进,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理念。[4]
  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理性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具有选择、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在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中,人的行为选择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如果人认为和谐、清洁、绿色的自然是人类能长久生存的先决条件,那么人就会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减轻对自然的污染,以求与自然长久共生;反之,人就可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掠夺自然资源、无度量的污染环境,最终必然毁了环境、毁了自然,也同时毁了自己。而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不过是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在时间上的延续,其本质依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人与人的和谐才是贯彻“和谐城市”的根本,才是影响世博会的组织、规划及举办工作的最重要因素。
  (二)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世博会和谐管理模式探讨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要深入挖掘“和谐城市”理念的内涵,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就必须充分重视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以此为基准,合理组织、规划与世博会相关的活动,进而实现对世博会相关工作的和谐管理。
  根据“可引导人”假设,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抉择中,个人的行为倾向是可以引导的;这种引导可以来源于外部的管理激励,也可以来源于内心自我反省后的自动转化;引导的参照点是和谐共赢,即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一致,从而达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将这一假设运用到世博会的和谐管理中来,只是这里的组织是世博会的承办组织,目标是世博会要实现的目标。

  根据“可引导人”假设,结合和谐管理理论的相关理念,笔者认为要实现对上海世博会的和谐管理,首先要明确世博会承办组织和社会中的个人均存在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当世博会承办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相一致时,表现为互相促进和加强,其结果总体也是和谐的。而当世博会承办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目标互相冲突时,则必须运用相应的引导策略,才能使世博会承办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向一致,才能使其总体趋向和谐和平衡共赢。其次,具体如何对世博会的相关工作进行和谐管理,可以结合图1进行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到世博会举办过程中主要涉及物的因素(包括世博会承办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和人的因素(包括世博会承办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因此处理好物与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物的关系对能否实现和谐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跟踪、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到相关原始资料,通过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将所得到的资料与和谐主题进行一致性判断,如果所得到的资料与和谐主题一致,则可以将其定位为世博会承办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相一致;如果与和谐主题不符,则继续进行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直至所有的资料都被检测为止。对于得到的最终资料再进行确定性判断,如果结果是确定性的则通过“和则”运用到世博会的经营决策中,如果是不确定的,则通过“谐则”运用到经营决策中,最终达到和谐的结果,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在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世博会和谐管理,要求充分发挥世博会承办组织的引导作用,全面宣传世博会的理念和意义,使全社会尤其是上海市民都能认识到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对上海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世博会是与自己相关的,激发每个人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达到全民支持世博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和谐管理与战略[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王琦,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核心--和谐主题的诠释[J].管理评论.2003,(9).
  [3]席酉民,韩巍,葛京.和谐管理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思政.“和谐城市”理念下的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J].科学决策月刊,2006,(8).
  责任编辑:学 诗
  责任校对:周海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