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翠

  【摘要】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彰显出的特点,已经成为现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采取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多样化。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功利化的趋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多数学生还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他们注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更多的是显示自己以求得社会的承认,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2、在道德修养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传统的道德教育,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内省精神,缺乏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信念的坚守、道德行为的笃行。
  3、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个性意识日益增强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上。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更迫切地要求表达自己的心声。思想上,他们反对他人的说教,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目的需要,行为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他们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目标期望值大,缺少顺从和谦让,对任何事总带有一种信手拈来、满不在乎的情绪。他们比较有胆量,少有顾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远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调适能力较弱,心态容易失衡。
  4、个体意识趋于强化,集体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体、集体观念和主体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虽接受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但在具体的行为上,相当多的学生希望贡献与索取相平衡,主张“先人后己,尽量兼顾”或“利人但不损己”,赞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主义,缺乏对集体、对社会应有的关心、付出,表现出功利化倾向。
  5、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在家庭的小环境里,他们往往是父母的中心,从小衣食无忧,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90后”,对钱的概念比较模糊。随着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钱和物质。
  6、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赋予的特点,从小就学会了利用网络获取资讯的本领,但在信息丰富的网络中,其内容良莠不分,让他们的思想也多少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和家庭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兄弟姐妹和玩伴,同时还要面对特长班和补习班等很多学习的压力,使他们“玩”的天性被压抑和束缚,因此他们必然要寻求新的方式来解压。于是,电脑和网络便成了他们的朋友,使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寄托和安慰。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无奈和寂寞。
  总之,“90后”大学生身处的社会大环境相对复杂,这种大环境是市场经济、信息爆炸、网络时代、个性偶像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也是他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的时代。被大量信息包围的“90后”大学生,虽然信息和知识丰富,但缺失真正的方向,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造成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继承下来,很多人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
  二、在教育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及对策
  1、面对“90后”的学生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应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把关心和帮助学生落到教育工作的实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多与同事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对于个性过于自我的“90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关心、理解、信任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变以前的“强制管理”为“引导”,做到导思想、导学业、导生活、导心理,从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2、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及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不断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
  (1)加强和完善学生观念体系和品格体系的建设。观念体系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品格体系主要包括道德、性格、意志、心态等。这些观念主要通过“思政课堂”这个主要渠道进行,同时加入教育方式的一些改革和创新。
  “思政课堂”主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首先,对“90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进行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多联系当今大学生的实际,创新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增强时效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讨论的重要平台。
  其次,在现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有目的、有主题的“成功内省”,既是对自身的反省,更是自身完善的有效举措,可以说是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消除阻碍大学生成功的“失败因子”的有效措施。在素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定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成功内省”活动,按“静心―内省―恳谈―记录”四个步骤进行,并定期在班级组织“成功恳谈会”、“成功之星交流会”,巩固开展“成功内省”所取得的成果,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最后,注意优化教育过程,将思想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养成教育中,融入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典型示范中,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既着眼于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等内在观念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更着眼于外显的道德实践。
  (2)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班级文化体现在学风、班风、学生文明习惯、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班级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通过班级活动和素质导师与学生的谈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多设激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加强学风建设,一方面是学习态度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经验交流、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讲座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小队破冰、穿越电网、红黑博弈、攀岩、孤岛求生、信任背摔等项目,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磨练自我,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宿舍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宿舍文化。首先,通过班级主题班会、团课和党课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相互关爱共同进步的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重视寝室文明建设;其次,加强制度和管理机制建设;最后,定期在班级内部开展“星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督促学生讲究寝室文明,搞好卫生,遵守作息时间,让同学们自觉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3)加强心理辅导,注重解决学生个人心理问题。“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心理上早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进入大学以后依然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同学、室友,则容易使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内心的失落感加之日常生活的琐事引发的矛盾,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因此,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时间要做好新生的心理调查摸底工作。学校应充分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学校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我心理健康调试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各班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联络员,并做到经常和班级心理咨询联络员交流,了解班级同学的基本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应时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素质导师、素质导师助理、班级干部为一体的思想工作队伍,对班级学生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
  (4)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通过召开班级感恩主题班会的形式,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利用特殊的节日氛围,比如感恩节,以此为契机,提醒大家写封家信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打个电话感恩培养我们成长的老师,发条短信感恩我们身边的朋友。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发自内心的学会感恩。
  (5)突出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在考试中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心、历史使命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班级建设中充分营造和优化班级诚信教育环境,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大家充分参与学习和讨论,并让大家写心得体会进行分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诚信”潜移默化的深入每个同学的心。
  (6)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90后”,对钱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接触的事物时尚,因此消费欲望比“80后”更强。据调查发现,有些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用高达2000―3000元,他们一味讲究“吃、穿、玩”,往往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因此,要增强学生自律自主能力,杜绝消费中的盲目攀比行为,倡导勤俭节约、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有利于“90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加强“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把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到追求健康的精神活动中来。同时,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同抓共管、共同引导。
  (7)利用网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尤其是对于在网络伴随下成长、对网络有严重依赖心理的“90后”大学生而言,网络将成为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网络的优势十分突出: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选择余地大,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一套健全的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完善网络规则,加强信息化校园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最后,努力塑造“90后”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
  与时俱进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思想上、实践中与时代同进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和方法创新,而不应遵循以前的思维和方式,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这样我们才能和“90后”大学生和谐相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谢国士: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魅力中国,2009(9).
  [3] 王青耀: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4] 薛爱英: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9).
  [5] 程婧:“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09(7).
  [6] 郑顺爱:“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3).
  (责任编辑:张琼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