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苏北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洪昌 刘林舟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搞好乡村旅游对于解决苏北地区“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苏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苏北 乡村旅游 发展 对策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特定的空间环境为依托,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物象、生产形态、生活形式、乡风民俗等资源为载体,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购物等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性,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又有利于地方文化和资源的保护,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当前,苏北各地应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为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推进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苏北地区的土地、耕地面积均占全省1/2 以上,苏北28 个县中有24个县以农业为主,其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约占全省的60%,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目前苏北地区已形成了粮棉油、蔬菜、果品、蚕桑、畜禽以及特种蔬菜、特种动物养殖、特种水产、海水养殖等独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格局,这些都为苏北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苏北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缩小与苏南、苏中的发展差距,推进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生产发展
目前,苏北的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苏北农村基础实施的建设,促进当地名优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特产走出家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改变农村信息相对封闭的状况,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提升乡村旅游地的知名度,为农村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整合农村资源,推动苏北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能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 能够带动旅游地农产品的销售,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调整,促进农村生产的持续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生活宽裕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消化”和非农转移,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旅游依托的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以农村风貌、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民俗文化等为主要旅游内容,使很多旅游地农民能够直接转变为旅游从业者,直接促进其增收。且旅游业属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服务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能为社会带来五个就业机会。旅游地农民也可以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品或开发、销售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从中获利,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生活宽裕。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旅游相结合,拓宽了当地农民的致富门路。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联系沟通,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文明乡风
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通过旅游加强交流和沟通,一方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有利于促进旅游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也有利于旅游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旅游地村民提高经济收益、改善生活条件的动力。引导村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管理和服务技巧,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旅游地的知名度,吸引和留住更多游客。这也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文明乡风的有效途径之一。
4、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美化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
由于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为了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舒心”,发展乡村旅游就必须改变以往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实施“三清三改”措施: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淤泥、改路、改水、改厕,建设整洁村容。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状况不断地得到改善,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差距正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也相应加快。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美化村容村貌、实现村容整洁。
5、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管理民主
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新型的农村社区将不断的出现。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社区村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市场意识、文化素质、法律观念等,从而增强了管理中的民主与科学。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将充分发扬民主协商制度,引入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苏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村性特色不明显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要充分体现乡土特色、民风民俗、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应避免一般化、都市化、片面化和过度商业化。由于苏北地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人们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还不足,许多旅游经营者将乡村旅游仅仅等同于农业观光游或“农家乐” ,随意大兴土木,建园造景,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有乡土特色的人文环境,严重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不够科学,开发过于乐观,一些地方出现了建筑的城市化趋向,乡村性特色不够明显。
2、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开发现象严重
由于江苏苏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依然存在。一些很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点,没能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没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缺乏对乡村资源的科学论证、总体规划与策划。加上乡村旅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许多旅游项目仅对原有乡村资源稍加景观修改加工就盲目上马,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被迅速耗损,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开发模式雷同,产品缺乏特色
目前,苏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多局限于开发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多限于果园、林地、农田、渔村、鱼塘等类型,开发项目也多为观光农业、观光果园、休闲垂钓园、森林公园等,而对乡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观赏型瓜果园、蔬菜园、花卉园、民俗农庄、民俗观光村等开发较少,对诸如耕作、收割、放牧、赛马、驾船、捕鱼等农事活动以及其他有特色的民俗资源开发不够。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文化仍然不够突出,产品缺少特色,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宣传促销意识淡薄,使乡村旅游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
4、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苏北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档次较低,品味不高,许多景点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特别是公共厕所、停车场、道路等设施比较简陋;配套严重不足;住宿和餐饮等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游客满意度较低,“回头客”较少。由于乡村旅游大多数是由农民自发组织开发,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乡村旅游具有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等特点,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资金,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展对外宣传促销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由于苏北乡村旅游市场总体上还不够成熟,吸引力还不够强,投资乡村旅游的大项目还比较少。
5、缺乏管理人才,经营理念落后
由于苏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由当地村民转变而成,综合素质总体较低,又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因此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水平不高,这将严重制约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许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相对落后,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本钱,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单兵独战,缺乏团结协作、共同树立景区旅游形象的意识。乡村旅游总体上处于粗放经营中,陷入了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6、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欠缺
由于人们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还不足,对“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定义和阐释还比较混乱,各地政府也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加上目前我国对旅游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营者和游客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也无章可循。
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苏北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加强政府主导功能,引领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苏北各地蓬勃发展,但目前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范围,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并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或条例,有效规范与监督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鼓励成立地区性的乡村旅游协会或合作社,引导乡村旅游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积极扶持和引领乡村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是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其主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见图1)。
2、合理开发和规划,保证苏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苏北农村的全面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使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且要加强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要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清新、绿色的环境氛围,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的保护,要充分突出其“乡村性”。苏北地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旅游规范中,要积极引导、推动乡村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做到规划先行,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开发旅游,苏北地区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地理位置,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并且要合理选择其发展模式。根据苏北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从苏北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看,可以采用多种类型,如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带动型模式”;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特色乡村为依托的“乡村组织型模式”;由公司和农户共同参与开发和经营的“公司加农户型模式”;由政府主导进行规划设计的“综合开发型模式”等等。
3、整合苏北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苏北徐、淮、盐、连、宿五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也是苏北农民的主要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游有比较好的基础。因此,苏北地区要整合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超前的眼光,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既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苏北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也为苏北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范作用。根据苏北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其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如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科技示范区、度假农场、农业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农家游或农家乐(民宿农庄)、度假农场等。
4、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品体系
苏北各地要积极按照国家和省建设乡村旅游区点的有关标准,特别是要依据江苏省近年来制定的《农家乐服务规范》、《家庭旅馆标准》、《旅游安全标准》等行业标准,逐步规范各乡村旅游区点接待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总体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通往乡村旅游区点主要交通要道的投资力度,倾力打造乡村旅游路网,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资金,逐步完善各乡村旅游区点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深挖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不断加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整合与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要突出特色,造精品树品牌
乡村旅游要做大做强,一要发挥特色,因地制宜;二要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三要树立品牌,以尽快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产品只有充满文化底蕴,才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苏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充分融汇到乡村旅游产品中去。同时,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挖掘那些具有典型的、科学的、古老的、乡土的、地方的文化内核,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还要注重对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如乡村主题公园、乡村养老地、乡间第二住宅等。
6、不断增加活动内容,丰富购物与娱乐活动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大多集中在观光、采摘、垂钓等,苏北地区也是如此,活动内容千篇一律,重游率较低。而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乡村观光、乡村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三个阶段,乡村观光始终贯穿其中,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购物等形式多样。如务农活动能让游客亲身体验播种、收割、放牧、挤奶、捕捞、果园采摘、酿酒、农产品加工等内容,市民的重游率一般在45%以上,法国则高达80%。苏北地区的乡村旅游活动也应该围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游客的需要而展开,让旅游者了解农林牧畜渔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等;组织和引导旅游者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乡村体育等。
乡村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在这一点,国内外无明显差异。但娱乐活动却有明显差异,我国乡村旅游的娱乐活动有:采摘、篝火晚会、各种节庆活动等,形式相对单调。外国的乡村旅游的娱乐活动内容却十分丰富,如欣赏乡村民谣、参加乡村音乐会、参观农业园、骑马、步行游览与远足、自行车兜风、桌球、游泳等等。苏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不断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购物与娱乐活动的内容以增加其吸引力。
7、加强苏北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和资金投入,发挥其脱贫致富带动功能
要使苏北乡村旅游能够得到快速、长久地发展,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强对以村民为主体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金投入,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培训内容既应该包括基础文化知识、旅游知识、接待礼仪、环境保护、操作程序、食品卫生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包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规的新型农民形象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真正感受到乡村旅游的无限魅力。通过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投入的力度,把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其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地的人流、财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吸引更多的旅游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与协作性,同时通过创新,拓展农副产品的利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带动旅游地居民尽快脱贫致富。
8、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对乡村旅游的领导、监管和服务
乡村旅游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尊重旅游地村民意愿,积极发挥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管理体制。要创新管理体制,当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苏北各市、县应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并下设专门工作办公室,有专人从事实际管理工作。
(2)各市、县旅游协会应专门成立或分支出乡村旅游协会以便对各市、县的乡村旅游活动进行具体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3)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应该成立乡镇旅游合作社,以乡镇旅游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市场经营,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协调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利益分配等问题。
(4)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成立旅游服务中心或乡村俱乐部,具体负责本村的客源组织及分配工作,安排好村里的各项旅游活动。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苏北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还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只要各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及村民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团结协作,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能够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就能真正体现它的“新”字。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9SJD790020。)
【参考文献】
[1] 林德荣、潘倩: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式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2] 郭焕成: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J].旅游学刊,2006(3).
[3] 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3).
[4] 陈志辉、陈小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1).
[5] 陈顺明: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8).
[6] 王浪、张河清: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