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耀祖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当代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因而,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员工潜能
  
  1、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既能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要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因为需求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要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从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入手。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其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需求。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好分配、食宿、子女上学、医疗、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员工的合理需求在企业越是得到满足,就越会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同化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人作为一种利益主体,受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利益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当物质利益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相对于物质待遇,员工们尤其是员工中的白领阶层更看重精神上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精神需求往往又是无形的、微妙的,对工作热情高涨、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适度地给予重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特长,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利益。
  4、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的最殷切的精神需求是渴望工作上和事业上被公众肯定和尊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
  
  二、培育献身精神,提升员工价值观
  
  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能动因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资本。企业管理者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注重人性的特点,研究和探讨员工的行为,以铸造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知道用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才能使人为你所用。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在其思想和心理因素支配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为此,企业管理者要了解和把握好个体差异原理,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避免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出现用人之短、强其所难的现象。
  2、树立“多赢”新观念
  在企业里,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资关系,获取利润仍然是企业投资的直接动机和目的。但企业在获利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利益和员工利益,并以此为企业的宗旨,这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企业管理者只有树立“多赢”的新观念,才能摒弃不适应时代、不适应现代经营、不适应国际化大生产的制约企业发展的落后陈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才能自觉地了解、尊重和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同时也为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
  3、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者在制订企业发展目标时,要努力构造一种公开、透明、参与的机制,要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自觉地将企业目标转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企业管理者应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员工们及时知道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相应的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们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集思广益,又可以刺激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企业自己将难以有更好地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企业目标的一体化,从而自觉为之奉献,最终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三、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让企业永葆生机
  
  创新就是生命,“市场面前人人平等”,谁不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谁就可能被淘汰。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不能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
  1、培育员工的创新观念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管理者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学会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合理的制度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机制,培育员工的创新观念。为此,企业要尊重和满足员工的自尊心,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
  2、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追求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对沉淀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影响加以分析,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朴实和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应发扬光大,而对造成企业创业冲动脆弱、进取意识薄弱、开拓精神软弱等传统文化,必须要彻底摆脱其束缚。否则,员工的创新精神就无法真正地焕发出来。
  
  四、建立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人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有实施有效的激励,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员工队伍焕发出蓬勃生机。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动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1、进行长效的利益激励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能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员工们自觉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决策,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努力为企业获取最佳效益而贡献力量。
  2、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
  现代管理学认为,开发人的潜能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情投资”,强调管理必须尊重人的本性,要有“人情味”。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和员工的情感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可以化解来自企业内部的冲突,使每个员工都有满足感、安全感,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外,企业管理者要从维护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员工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切实关心员工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
  3、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使员工不仅有动力而且还有压力。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鼓励全体员工继续发挥和提高工作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这样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培训。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实现优胜劣汰,可以促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并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朱 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2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