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民营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泽龙 陈通荣

   【摘要】中国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普遍存在很大的缺陷,要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其管理者如何转变思想是一大关键。因而,民营企业管理要求在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人性化,真正实现员工的自主发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双赢。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 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逐渐走向人性化。而中国的民营企业,极大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内部普遍存在很大的缺陷。要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思想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使企业员工就像“发动机”一样,为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原动力。
  
  一、中国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企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各种资源中起核心作用,因为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技术、设备等,都需要人来实现其转化价值。民营企业在人才的引进、培育等方面成本很高,特别是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如今人才流动频率增大,人才的需求层次有所提高,因此,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地创造条件来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的需要,从而使得人性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主流。
  2、民营企业管理内部存在的缺陷。在中国,从小农经济逐步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与生俱来就伴随着许多致命的弱点:一方面表现为管理者自身素质因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主学历集中于高中/中专(41.9%)和大学(33.5%),硕士仅占3.2%。加之民营企业大多数具有家族企业性质,由于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特殊性,这就使民营企业的大多数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主动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表现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家族血缘文化在管理者心中占重要地位,使得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突出表现为家族化管理和独裁决策。第三方面表现为组织结构更多为集权形式。在民营企业里,经常是领导说了算,员工参与力度小,从而导致政令执行效果不是很好。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上低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的相对落后,政策不完善和民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化”管理缺陷,管理者经常力不从心,使得企业生存时间不长(平均生命为3.7年左右)。
  3、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整个管理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管理的执行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所以规范人的行为的组织结构就是整个管理的核心”。可见,员工是企业管理质量的承担者,如果员工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企业中的地位不能被认可,则很难保证企业管理的质量,那么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是不可能的,这样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企业所拥有的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台机器,则员工犹如这台机器的发动机,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发动机提供原料,这些原料实际上就是员工的需求,这样才会使机器获得动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员工的需求随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变化,从而使得企业在满足员工需要的时候,除了货币物质资源以外,更多还得考虑精神方面的需要,比如尊重、情感、自我发展等等,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发挥员工这个发动机的潜能。而满足员工内在的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追求,使其成为管理主体,这是从员工自身层面上体现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构建和谐的企业人性化管理
  
  在我国“家族化”管理方式下的民营企业在规模壮大后能不能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进行专业化管理,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实行人性化管理,决定中国民营企业能否走出“家族化”管理,从而顺应“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可见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要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构建和谐的人性化管理环境显得很重要。
  1、树立符合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通过实行情感、民主、自主、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尊重员工的情感、个性和思想,摒弃 “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方式。沃尔玛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领导者是公仆。尊重人,信任人,授权下属,激发潜能,采纳建议,都是围绕着这一轴心展开。总之,企业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把员工视为同舟共济的伙伴,那么员工就会产生一种荣辱与共的意识,就会形成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的生存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员工才会真诚地投入工作,充分施展才能,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达到员工与企业实现共赢。
  2、转变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由于家族企业中能干人员有限,从而当其规模壮大时,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家族化管理和家族企业是不同的,家族企业在国外却是聪明、精明能干的象征。在美国,有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亚洲有日本等,而这些家族企业能够立足不败之地,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在壮大前、后两个阶段上管理模式的改变。事实上,家族式的企业也有两种不同的家族制。一种是比较原始的家族制,一种是生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现代泛家族制。后者注意参股,股权多元化,吸纳人才,管理规范化等,它通常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接受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见,民营企业制度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向现代的泛家族制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逐步淡化家族制色彩,并最终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民营企业的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3、突破“家族化”管理就必须放权。民营企业要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所有权与经营权一定要分离,这是民营企业要突破的思想极点。而“授权就是由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在领导者的监督下,自主地对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决断和处理”。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要做好放权,必须实现价值共同化,也就是要使企业与员工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给下属放权,充分发挥自主发展的能力,在用人上,要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重要的是授权者要有“企业就是一个家”的想法,他人可以投资、参股。适度把握企业内部的集权与分权是很关键的。
  4、转变领导角色。民营企业要实现人性化管理,一切活动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在管理中尊重人、信任人,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归属感。必须转变领导角色,才能了解员工、认识人性。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创业者创业艰辛,守业谨慎,在工作中表现为武断专横、高傲,与员工交流较少。而在信息化时代,群策群力会更有利于决策的完善,而保证政令的畅通。决策的顺利执行需要员工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领导应在平时多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员工的生活,多与员工沟通,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平易近人,理解领导的想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员工与组织的矛盾,一方面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员工则将配合组织意图实施组织发展方案,这样的人性化管理将会更有意义。
  5、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应精心培养企业文化,使其逐步成为全体员工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如松下集团的“七精神”:“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节谦让、适应形式、感恩报国”。实际上,企业应该在服务形象、环境形象、成员形象、社会形象和组织领导者形象方面下功夫来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与企业之间达到和谐。
  总之,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突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泛家族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淡化家族式管理对其做大做强的不利影响,实行人性化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接轨,最终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民营企业的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伟、刘国宇:质量管理.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2] 姜法奎、刘银花:领导科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彼得・圣吉:第五次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