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与信贷配给问题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勇

  【摘要】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占其融资总量的比重还比较低。造成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在本质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配给。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对信贷配给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约束 信贷配给
  在一国经济中,中小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现有企业总数超过了99%,创造了近60%的工业总产值和40%的利税,新增的就业机会比例也达到了80%。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其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困境。据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自身积累、银行贷款、非正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这五种融资方式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6%、76.7%、52.9%、3.5%和11.4%,这呈现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自身积累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银行信贷现在还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但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而要进入资本市场又遇到诸多障碍,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例偏低,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资料,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银行信贷约占外部融资的9.7%。因此,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存在信贷约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
  
  1、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中的典型现象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框架进行解释,其中最著名的是信贷配给理论。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信息和零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利率会自动调整信贷资金的供求,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信贷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利率,非价格机制也会对信贷市场的均衡起重要作用。广义的信贷配给是指,由于报出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存在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如果这种利率差额是由政府管制因素造成的,这种信贷配给被称为非均衡信贷配给;而在没有政府限制的情况下,贷款人自愿将贷款利率确定在市场出清利率以下而造成的信贷配给被称作均衡信贷配给,本文讨论的是后者。信贷配给是市场经济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照银行标明的利率,所有贷款申请人的借款需求只能部分的得到满足,第二类是银行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一部分信息较对称的借款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大多出自第二类信贷配给。因此,中小企业面临信贷约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
  2、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
  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的内在本质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存在信息差别,一方知情程度高,而另一方知情程度低,知情程度高的一方有着利用信息优势去获利的动机,知情程度低的一方的决策受到很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借款者一般比贷款者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贷款条件及动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会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其结果,进一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均衡状态和效率,导致信贷配给的产生。
  (1)逆向选择。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将“信息不对称”应用到信贷交易中,分析了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的产生。在信贷市场上,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逆向选择来自于银行事先不完全知道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还贷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利率和贷款准入条件不能达到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水平。那些效益较差的、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大的企业最急于获得贷款,银行将资金贷给这些企业之后,风险加大,收益降低。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往往会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可能使得一些效益较好、风险较低的借款企业获得贷款的效用低于不要贷款的效用,于是这类企业将不再申请贷款,高风险借款企业就会把低风险借款企业“驱逐”出信贷市场。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2)道德风险。即融资者在不对称信息的掩护下,从事偏离投资者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例如,借款者获得了一笔贷款,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可能改变原来在签订借贷合同时承诺的项目,从事高风险预期收益较高的项目投资;或者将在借贷合约中承诺用于投资的借款挪作消费支出(如许多上市公司用所募集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与一些大机构联合坐庄)。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归还贷款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贷款者的预期收益,因此,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者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当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银行不会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出清市场,而是在均衡利率水平上对贷款申请者实行配给,
  
  三、信贷配给在我国的典型表现――信贷歧视
  
  我国1998年以前信贷管理体制一直实行的是计划色彩浓厚的高度集中的信贷规模管理,金融资源配置实行的是金融支持政策。所谓金融支持,是指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完全按照通常意义的效率标准(如“三性”原则),而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目标(如政府希望平稳地完成经济转轨)来运作的一种信贷政策或货币政策。其中的信贷歧视政策即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部门带有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信贷资金分配过分集中和倾斜于国有经济部门的传统产业,而对非国有经济部门设置很高的融资障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银行淘汰的对象。
  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迈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新时期。此时信贷市场上所具有的特征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表明信贷配给在所难免。首先,信贷市场缺乏完善的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银行内部评级制度更是远未建立。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许多企业甚至不设立会计账簿或存在着多套会计账簿,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透明度降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融资信任障碍使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歧视。其次,由于银行和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国企的国有产权特性,企业和银行并不在乎借债或放贷多少,大部分贷款是由政府行政程序决定的,而非企业和银行协商的结果。由此导致大量不良贷款出现,为防止新增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得不在借款对象中进行选择,控制对亏损企业的贷款,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一背景下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四、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破解之策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和信贷配给,本质上是金融交易中的市场失灵,是市场选择在融资体系中的表现。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过度的信贷配给状况必然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化解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加强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各种真实的信息以改善金融交易中的信息条件。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银行信贷体制来改善信贷配给的状况;
  (2)改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减轻信息不对称对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3)健全社会信用法制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苏凌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解决途径[J],新金融,2006(12)。
  [2] 方晓燕:中国转型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 万解秋:信贷配给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兼评介入型融资理论和破解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5(2)。
  [4] 张苏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 叶莹莹: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可采取的措施[J],《银行与企业》,19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