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童趣盎然童真不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惠明

  有位哲人这样说道:“保持童真比增长才华更重要。”
  在李亚光看来,“童年是我们连接生命的‘中介’,只有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才能到生命的源头欢然饮水,才能赋予自己的绘画作品以生命的力量。”
  正是这样,当我读着李亚光的作品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被他表现出来的童趣、童真所吸引、所打动。
  李亚光出生在山东鱼台,因父母的工作关系,年幼时经常到农村去。如今他已年逾不惑之年,然而童年时代那种自在、清纯、欢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犹历历在目。经过时间的沉淀,特别是在喧闹的、越来越被污染的城市生活久了,让他对童年生活越发眷恋。故乡的田野、蓝天、白云、草塘、水牛、蝉鸣、蛙声、飞舞的蜻蜓……小伙伴们去放牧、钓鱼、对弈、捉迷藏、掏鸟窝……使他感触更深的是,那时孩子们的瞳仁是清澈的,没有一丝被污染,孩子们的心扉是坦露的,没有掺进一点杂念。
  读亚光表现孩堤时代生活情景的作品,一种“玩味”、“玩趣”跃然纸上,让你的心弦激起共鸣,朴实无华,没有刻意的雕琢,却情趣妙生,轻松自在。《柳岸和风》画的是一个躺卧在牛背上的牧童,他撅着屁股,手里还扬着一顶草帽,让人读后忍俊不禁。《牧歌》描绘的是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女孩,头戴草帽,一脸稚气,双手撑在牛背上,神态洋洋自得。《蝉翼柳塘边》描绘的是孩子钓鱼的情景,风吹柳丝,身穿花衣服、头上扎着小辫的男孩,坐在池塘边钓鱼,神情十分专注。在他的身旁,有一只装鱼的网篓,还有一只竖着耳朵同样全神贯注的猫,画家把儿时钓鱼的情景再现得活龙活现。钓鱼是亚光儿时最大的乐趣,他创作了不少关于钓鱼、观鱼这类题材的作品,如《垂钓图》、《观鱼图》等。这些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由于画家体验至深,观察入微,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虽笔墨简洁,却妙趣横生。
  画家的作品来自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画家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亚光正是这样,他外表沉稳,然而内心感情世界十分丰富。他把儿时的玩兴、玩趣再现出来,除了是一种深深的眷恋,还蕴寓着自己对现实生活更多的的思考。在现今的商品经济时代,往日的人与人之间的情与义,正在被金钱所取代;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正在被过度的猎夺和污染所破坏;现令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真和欢乐,稚嫩的肩膀正在被沉重的书包所压塌……人心叵测,世风日下,画家心头和笔底有着太多的感慨和忧伤。亚光说:“画家作为形象美、视觉美的创造者,培育一颗善良、友爱、高尚的心灵,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的胸襟和思考。
  高士是李亚光创作的又一主要题材。亚光以为,山中的高士并非都是因仕途失意而无奈归隐,有的则是为了追求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而主动走向山水之间。在现代,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久了,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往日的生活情景,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眷恋、向往会越来越强烈。《寒松锁月》、《月上东山》、《寒江独钓》等作品虽然描写的是高士的生活,但表露出画家对闲适、宁静、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的憧憬,它是画家心灵的栖息地。《寒松锁月》描绘四位高士漫步在山体崖谷的松林中,仰空赏月。吟诗作赋,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高士们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不啻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享受。画家没有直画松树和月亮,只画了一截粗大的树干和高士们身上一缕淡淡的月光,就把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出来。亚光笔下的人物画,无论是追忆孩提时代生活的作品,还是描绘高士们生活的作品,对背景的渲染都十分简洁精到,表现出画家很强的典型化能力,也可看到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对画家的影响。亚光早年受学院派的影响较深,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认真研习陈老莲、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画风又回归传统,既受古今文人画的影响,又从西方绘画中吸收“营养”。他用色谨慎,尽量以墨为主,宁静,雅致成为他大部分作品的主体语汇。
  
  人物 李亚光小传
  
  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高研班。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苏州科技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作品分别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九七世界华人书画展”(《光辉岁月》获银奖);“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竹林》人选);“纪念孔子两千五百五十周年中国书画大展”、“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学轮滑的孩子》入选)等展览。1992年受中国体育博物馆之邀复制古画《垂丸图》;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于《美术》、《中国书画搏览》、《今日中国美术》等报刊杂志;2006年于上海举办个人画展;2008--2009年参加在苏州、扬州、常州举办的十人“幽一画展”。多幅作品为社会团体及个人收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7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