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相森

  [收稿日期]2006-08-14
  [作者简介]陈相森,男,山东日照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迅猛发展的同时,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随着我国逐步放宽外贸经营权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出口业务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平均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特点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出口信用风险。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保障机制,是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降低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国际保理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1―0043―04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004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1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值得注意的是,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出口企业的账款拖欠和坏账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企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据商务部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平均坏账率高达5%,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0.25%~0.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1%的平均水平。外贸企业每年产生海外坏账接近300亿美元,50%的出口企业遇到过“应收账款延迟收付”之类的出口信用风险。①
  人世后,我国将逐步放宽外贸经营权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出口贸易的大军,成为我国出口业务的新生力量。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出口企业总量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其中轻工、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等方面的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然而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不高,相当部分企业的出口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认识和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不足。随着中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信用风险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考察中小企业出口业务特点,研究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对于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出口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
  
  1.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是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外部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国际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市场供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市场上许多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如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买方市场最终形成。在以买方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成为国际贸易主要交易方式和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我国出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客源,不得不接受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因此埋下了信用风险产生的隐患。当外贸企业大量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出口时,结果必然是在推动出口额大幅上升的同时,造成巨额的海外应收账款。
  2.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缺失,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一套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缺少对国外客户风险的系统科学研究。据邓白氏中国公司2002年中国企业信用与应收账款情况调查,67%的公司没有信用管理部门,31%的公司没有详细的信用审核,56%的公司未曾使用第三方信用信息调查机构的调查信息,而全面进行信用管理的企业仅占6%。②信用制度缺失,一方面使得出口企业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或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巨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因不能正常发挥信用功能,开展信用交易,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商品出口规模。
  3.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成为信用风险产生的催化剂。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司管理人员、外销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如有的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信用管理,往往对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未了解就匆匆交易;有的企业片面追求合同数量,忽视其后艰难的账款回收等。第二,出口企业忽视对大客户的风险管理。国内出口企业认为大客户信誉高、规模大,付款有保障,往往放松对其管理。事实证明,国内很多出口企业的坏账往往发生在老客户身上。最近国内某大型进出口公司透露,公司40多万美元的坏账损失中一半金额恰恰来自于一家与其合作了20多年的老客户。买家的信用从根本上讲是建立在商业利益上,而非交易历史上,交易历史只能是参考。第三,过分强调信用证支付方式。有些企业在吃了许多坏账的亏之后,变得格外谨慎,因为害怕承担信用风险,在出口交易中只做信用证交易,结果是营业额急剧下降,坏账仍然存在。
  4.国外客户恶意拖欠,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恶意拖欠指客户有还款能力,但是拒绝付款的行为。这是出口企业产生海外坏账的原因之一。据专门负责国际追债的美国ABC(中国)公司披露,中国企业海外呆坏账原因主要是国外客商恶意欠债,占所有欠款案的66%。许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不长,缺乏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受骗上当、拒收、对方恶意拖欠货款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5.国有外贸企业的性质成为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体制性原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曾长期苦于外汇短缺,为摆脱外汇缺口的制约,千方百计、不惜代价扩大出口创汇,成为外经贸实践中实施多年的指导方针。国有外贸企业一度以贸易量、创汇额为追求目标,贸易额、出口创汇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外贸企业在成绩考核上,普遍存在着重贸易数字轻利润到账的现象。结果导致出口企业盲目追求出口额的增加,出口创汇指标完成,而忽视国际贸易中的收汇风险。
  
  二、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出口信用风险
  
  1.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100人以内,资产平均规模较小。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为5.11万元和2.48万元,仅为大型企业的25%~50%。在人员素质方面,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弱小规模,降低了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国际市场一旦发生变化,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不可能采取全面的客户关

系管理,对出口风险的掌控力较差,从而使他们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2.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开拓国际市场经验不足。从管理水平看,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十分陈旧,有的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水平上,缺乏采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能力。从时间上考察,中小企业出口业务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对外面的世界和游戏规则了解甚少,对开辟国际市场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企业缺乏充分的认识,抗拒国际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十分薄弱。因上当受骗、拒收、对方恶意拖欠货款、破产等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3.出口产品和行业的特性。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五金、陶瓷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一般性制成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较少;从国际市场供给角度看,这些产品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争取定单,一些企业常常竞相降低售价,选择比较宽松的付款方式。而且由于出口产品自身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往往只能与小买家或代理商进行交易,这样,既降低了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又加大了海外买方的信用风险。
  4.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国际市场信息,经营盲目性较大。从事出口贸易,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多方面信息,作为筹划市场营销战略的依据。此类信息量大面广,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大型企业通过其密如蛛网的分支机构,随时采集动态市场信息,使企业经营符合市场的需要。然而世界市场信息的搜集处理需要相当数量的资源,一般中小企业无此实力,面对庞杂的信息,往往不辨真伪,不知所措。已有的相关信息贫乏,同时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又很高,这些无疑都会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的风险。
  
  三、完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意义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基于出口商品的特点和自身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具有积极意义。
  
  1.有助于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率和坏死率,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利润率,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发挥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加强对国外客户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对信用状况作出动态评估,根据信用水平,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就可避免损失发生或进一步扩大。通过对24家初步建立完善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销售未清账期(DSO)平均缩短37天;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③
  
  2.有利于中小企业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在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非信用证支付已经成为国际结算的主流。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在所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使用信用证的比率在全世界各国贸易平均值中占18%,而82%的支付都是采用非信用证支付方式。面对此种形势,许多中小出口商由于不具备较好的规避、转移风险的措施,不敢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严重影响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致使许多贸易机会白白丧失。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从而使中小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国际贸易中采用非信用证结汇的灵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大大增加商品成交的机会,促进出口业务的大力发展。
  
  3.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一是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档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的信用管理包括客户的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等。通过建立风险档案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大幅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如客户信用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等,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三是风险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四、推动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
  
  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从订立合同前的客户信息收集到交易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以及履行合同中的应收账款管理等,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保障措施。
  
  (一)信用风险预防策略
  1.强化信用理念,增强信用风险意识。信用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动力源。通过加强信用管理部门和外销人员的信用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出口信用风险。
  2.建立客户信息沟通机制。现阶段我国许多中小出口企业的客户信息分散在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手中,各部门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业务人员不注重信息的上报,往往就影响客户各类信息间有机联系及完整性,这种状况的存在对中小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极易造成信用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必须改变现有客户信息管理,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各业务员收集的信息,要集中统一管理,及时沟通,互相分享,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1.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控制机制
  (1)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客户信息收集,以客户资信管理为核心,实施一套防范和控制客户风险的管理方法,包括企业怎样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进行资信调查,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
  (2)客户授信制度。客户授信管理是中小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事中管理。它是建立在客户信用评估结果基础之上,按照企业的信用政策和客户的资信状况,给予信用额度,从而有效地降低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率。强化授信管理,前提是合理确定授信对象;基础在于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关键是强化授信额度的监控,即进行“事前调查”、“事中审查”、“事后跟踪检查”。
  (3)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出口企业按照一定程序,在内部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信息跟踪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贸易风险。货物发出后,就将应收账款列入信用管理档案,进行监控;按时与客户联系,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在出现逾期应收账款时应积极追讨,包括如提起诉讼、仲裁、委托专业机构追讨等有效的债权保障措施,以降低风险防范成本,提高商账追收效果。
  2.引进专业外源化管理,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外源化管理指企业将部分或者全部能够由外源性专业公司管理的职能,交给企业以外的专业性公司来协助管理,弥补人力资源上专业性人才的不足,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国外大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借助外部力量。据美国KPMG Business Process Solut-ions公司1996年对美国前500强公司中的80家公司进行的调查,有94%已经使用外源化管理公司,86%计划在5年内使用更多的外源化管理。④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于国际市场行情、买方国家状况及买方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的了解不易做到详细和准确,更应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开拓国际市场。国外信用咨询公司,比如邓白氏国际信息集团、格宁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具有良好的信用管理经验,熟悉商业运作,聘有商法和商业追账的律师,而且还有广泛的资讯交换网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避免和减少在海外市场上的信用风险。
  
  (三)信用风险保障措施
  随着海外业务扩大,中小企业除了建立一个内部信用监管制度之外,利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转移信用风险也是中小企业必要的选择。
  1.国际保理。国际保理又称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指在使用托收、赊销等非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时,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项集买方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和追账、贸易融资及信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金融服务。保理业务能够很好地解决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既可以让出口商通过保理业务提前收回账款,获得融资支持,还能免除相应的出口信用风险。保理业务特别适用于产品质量好、销售稳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金融通道。
  2.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鼓励本国出口而设立的以国家基金为后盾的政策性保险,由国家充当保险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执行本国的产业和外贸政策服务。出口商在货物出口后,因进口商的商业信用风险而不履行义务,或因进口国的政治风险造成出口商无法收到货款,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对出口商的损失予以补偿。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是收汇可以得到保障,二是可以更优惠的付款条件吸引客户,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三是因收汇风险降低而更易于得到银行的融资便利,四是可得到出口信用机构的风险评估指导,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责任编辑:高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