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爱花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直以来受到学生、老师和社会的关注,它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更有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提出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及评价内容,对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
  本文着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状况、审美观点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诸方面的素质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高低进行综合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
  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是对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检查,是对全体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很强的导向性,如果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那么通过这种全面检验、检查和综合评估,就会使学校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加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更有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系统地对大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长善救失,更好的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每年新学年的开始,各高校陆续开始了对过去一年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然而经过调查、咨询、访问发现,这一项在很多高校已经运行多年,曾经作为学生奖学金、三好生评比和毕业分配重要参照的措施,由于对人的思想、品德、技能等方面进行人为的完全量化,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一位参加了多年评价工作的老师谈到:“评价的具体方法实在有待商榷。像现在这种把所有项目都分数化的做法确实不妥当,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容易使他们在勾心斗角的功利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重智力因素的评价轻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的,仅凭专业学习的突出,就评价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不客观的,我们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审视自身的素质会发现,我们缺少的恰恰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毫无疑问,我们中国学生不缺乏对智力因素方面素质的关注和培养,但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的素质的培养挖掘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的矛盾性
  所谓原则标准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指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则标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内容。以原则标准为根本依据,依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们又对何谓“德、智、体全面发展”,怎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规范标准。
  量化标准就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校制定的大学生必须遵守的或必须达到的守则、规定、准则、公约、条件以及对大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等等。有了量化标准,不同的人评价同一个大学生才有可能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不同的大学生也只有在同一量化标准下才有可能被合理地评出优差。量化标准作为规范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具有丰富性、明确性、细致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对大学生能起到比较有效的导向、激励、鞭策和规范作用。但由于其过于细致和明确,再加上量化标准必然会含有维护学校正常生活秩序的内容,因而,它极有可能同原则标准、规范标准发生矛盾而起负作用。
  4.评价判断的导向性和宽容性之间的矛盾
  评价判断一般有两种方式: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
  定性评价判断是评价主体对大学生内在整体素质(或某方面素质)所做出的在性质上相对较为明确、在程度上相对较为模糊的一种评价判断方式。这是高校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评价所运用的最广泛、最普遍的方式。如评价主体对大学生的印象,对学生某种行为的看法,给学生写的学期、学年、毕业鉴定评语等,都属于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既可以是一次独立的评价活动,也可能寓于与学生的交往、谈话中,甚至体现在老师分配给学生的工作任务中。
  量化评价判断即由评价主体制定出明确的测评指标体系,把客体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分值,从而对客体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程度上都做出较为明确结论的评价判断方式。对大学生整体素质进行量化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品行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一方面,测评体系的指标项以及各项分值比重的确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充分的科学依据。再一方面,大学生客体的某方面信息究竟转化为多少分值,也难以找到明确的标准。因为所有这些靠的主要是感觉,量化评价的“明确”结论是通过模糊的方法得到的,因而这种“明确”的结论实质上是模糊的。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搞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指标体系制订的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和水平。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要与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模式相结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培养规格与模式提出相应的素质要求。无论是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审美素养都应有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要求,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应根据不同的素质标准体系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素质要求。
  (2)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既要重视智力因素评价,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如前所述,既然我们在这方面存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轻非智力因素评价的问题,那么理应在指标体系上既有反映知识、能力等智力方面的内容,也应有反映智力因素方面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
  (3)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指标体系中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求的内容。因此,学校要为学生素质提高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以艺术节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以科技节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同时营造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要充分调动各院(系)学生组织的主动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风格的文化活动,为学风展现自我,培养各方面技能创造条件。
  (4)在建立的指标体系中,要能反映出全员育人的理念。全校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积极支持这项工作。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培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学、团工作系统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要为广大学生完善、展现自身素质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广阔舞台。

  2.坚持评价判断的导向性和宽容性相统一
  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评价理当发挥导向作用,但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宽容的态度。导向性就是明确引导大学生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而宽容则是认可、接受大学生实际如何。导向和宽容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两者具有不同含义和指向而互相对立;另一方面,导向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宽容,宽容为导向服务,两者又具有一致性。
  其一,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思维方式要有宽容的态度。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或常规的思维方式为标准来衡量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劣,对于与自己或常规思维方式一致的比较容易认同,而对于那种比较独特或违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往往不能理解接受,甚至持蔑视、嘲笑的态度。然而这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不能否认常规思维方式具有很多的合理性和优点,容易和现实生活合拍,依常规思维方式为人处事,易于得到大家的认可,易于取得事业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人若囿于常规思维方式,则往往较多保守性,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进取意识,因而虽然容易取得小成绩,但却难有大的突破。高校评价主体对那些敢于“离经叛道”、挑战权威、不按常规走路、能提出独特见解甚至富于幻想的有典型个性特征的“非正常”同学,一定不要视为洪水猛兽,一定要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认可,甚至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否则,极易造成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扼杀。
  其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要有宽容的态度。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可能都是集体主义的一元取向,而必然呈多元化特点。高校评价主体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但履行这个职责,绝不意味着采取强制手段硬性迫使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
  其三,对大学生不涉及原则问题、本质问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没有给集体和他人带来危害的一些违纪行为可持一种谨慎的宽容态度。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1)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应该是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然而仅对素质定量评价的做法却易导致一些大学生违心地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是一个虚伪的大学生。素质本身很难科学、严密的量化。不能量化不等于不能描述和表现。因此,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将很难量化评价的品德和能力采用描述性、评价性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2)采用激励个性大发展的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大学生也不例外。从鼓励张扬个性出发,可以设置思想品德奖、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科技创新奖、文体活动奖、社会工作奖和见义勇为奖等若干个单项奖;以此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之一,充分激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3)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察评价方式
  以促进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德和智为评价轴心,配套考虑其它单项奖,综合评定出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
  (4)建立引导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成长记录档案
  大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大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这种记录档案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发展概况,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基本的依据。
  以入选材料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大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三种。在制度实施上,强调由学生自定个人目标计划,自主申报,对照目标计划考核评定。
  (5)形成科学利用考试结果的评价措施
  考试评价仍然是教师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为判断课程目标是否恰当、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供了信息依据,是教学的“导航器”。对考试结果如果能进行合理地解释,合理分析利用考试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呢?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折线图”的方法。“折线图”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趋势,以纵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而不是时时将他与其他学生作横向比较,避免了直接或间接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这种评价方法能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评价,不断地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孙平.浅谈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2]任海松.高校学生内部考核选拔评分方法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3]陈新汉.评价论导论[M].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