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调控艺术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全 奕

   [摘要]巧妙的课堂调控能让教学生动活泼而有序地沿着既定的教学轨道进行,它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师不但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与反思,更重要的是要讲求策略与艺术:一是要重视心理调控,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二是注意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放大的空间里体验运动的乐趣,得到健康的发展;三是运用节奏艺术调控课堂,体验运动的美感,学生才会乐此不疲。
  [关键词]体育课堂 课堂教学 调控艺术 策略与方法
  
  一、课堂气氛调控
  课堂气氛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以健康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生动活泼、积极参与和高亢的情绪密切相关,那么,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合理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
  1.创设情景,探究与发现。
  体育情景的设置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与心理水平,以故事情节、角色、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与锻炼、探究与发现,体验成功,从而达成目标。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可见,创设情境对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课堂调控的手段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练习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不高,教师往往采取的是自愿加强迫,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在体育常规课中已是屡见不鲜。教学中我们也常发现,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情境的穿插,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作用非常重要,既要有充分准备,也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地创设情境,插入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状态,这些插入运用适时,能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
  2.因势利导,积极应变。
  因势利导是教学过程中调控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教材、学生个体差异、班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课堂氛围。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把握课堂气氛的“势”和学生的“势”积极应变,我们才能控制课堂。一是顺势而为之,当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高,学生参与性强,练习内容适合学生的兴趣,应积极把握学习方向,引导学习兴趣;二是善于借势,就是借助课堂上或学生的一些倾向性来推动学习进程。例如:在一次耐久跑的测验中我们发现,一个较好的同学牵着一个较差的同学跑,最后达标,而这时其他较差的或怕长跑的同学纷纷要求效仿。可按规则,是违规的,但体育课必然不是竞技,我们就借这个“势”让学生进行一帮一或几帮一的活动,结果两方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几次课的这种牵引跑,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成就感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对长跑的心理障碍与失败感得到克服,这就是借“势”的作用。
  二、课堂心理调控
  1.注意力与兴趣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由于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和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化倾向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泛化,要把这些心理统一到教学的既定目标上来,其心理准备是重要前提。首先,在体育教学的开始环节中加强学习导入,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其次,有趣的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步入学习的轨道;第三,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应尊重学生的活动兴趣、活动空间和运动快感的体验。
  2.教师应有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健康的教学心态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健康的教学心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心态不稳必然自乱阵脚;二是关爱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谓“用心去塑造心灵”,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这就是用“心”去调控;三是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对每一堂课,心理学家认为:“热情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不仅能发挥教师的水平,更能感染学生。因此,教师的心态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三、课堂节奏调控
  “节奏是物质运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节奏是艺术的灵魂”。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外显性很强的形态,其教学过程、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等都是通过身体活动表现出来,练习的强度、运动量大小,学生身体的疲劳与恢复等都要通过节奏来调控,学生在起伏的练习节奏中身体才能得到科学发展,在动态中体验到美感,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1.教学环节“快慢”有变化。
  对教学环节及快慢变化的把握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对课堂全局的掌控能力,教学速度的快慢是关系到一堂课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课的质量。速度过快,会导致学生身体不支,动作变形,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速度太慢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纪律松散,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把握教学速度。例如:学习新教材、突破难点时,应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动作,思考要领,给予消化的时间;在复习课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适当加快练习速度,保持兴奋度,以保证练习的质与量。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时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
  2.教学过程“起伏”有波澜。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起伏主要是由情感的参与、兴奋与抑制的交替、练习密度与强度等所决定的,它体现了练习中师生的情绪体验与共鸣。跌宕起伏的节奏对体育课堂学习气氛的调控,以及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我们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二是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中运用趣味性、竞争性活动与激励等,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幽默、示范、展示、讨论交流、思考等,让情绪得到舒缓和放松。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