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海红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由于探究式教学立足于活动、发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初中数学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以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参与,开放学生的思维;探究要注重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开放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为学生参与探索提供能体现现实性、可探性、实践性、准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1.巧设揭题问题情境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先展示长方体实物(纸盒),正方体实物(魔方),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长宽高后,报数据,由教师写出底面积和体积。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巧设阶段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3)你能用式子表示左边和右边的重量关系吗?(4)式子中能否含有未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呢?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最有魅力的教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以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休,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就是学生认识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乒乓球、热水瓶、茶杯、飞机模型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六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生活用品)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而得“三视图法”,教师在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2.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1)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心脏病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算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算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2)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悠闲的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辨,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三、鼓励参与,开放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四、探究性学习要注重过程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6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