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婧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社会的逐渐接轨,除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外,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普及,以提高国民素质,使之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一辈。调查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我实现,变革创新,以人为本和价值判断上的多元化以及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的增强,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目前,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各高等学校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规定》对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且大多数高校均采取“l十X”模式,重新构建、修订和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这批学生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管理行为和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自由裁量权的限制不严格,甚至有泛化和扩大的趋势,部分条款的描述和行为性质的确定不准确;条款之间缺乏统一的法理性原则;尤其是对于与之相配套的教职工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等等。
2.管理程序不够规范
尽管各高等学校在修订新校规和实际的管理行为中提高和增强了管理程序意识,对可能发生重大形响与后果的管理程序,如对违规学生的调查取证,对取消人学资格、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等决定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等,均予以了高度重视和严格遵守。但从当前的情况看,高校学生管理程序违法违规的现象,仍然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为学校及教职工的管理程序违法违规等不正当行为而损害学生的权益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和严重。尤其是管理干部及教职工在日常事务、教学和考试考务等管理中,有章不循、有规不依、随心所欲,甚至滥用学校管理权等现象,十分严重。
3.思想工作体制相对滞后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提高,他们普遍受到的家庭照顾比较多,他们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上进心强、相容观念弱,参与意识强、责任观念弱;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变革,学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明显加大;另外由于学生缴费上学,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加大。加之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较多,各种有害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冲击较大。学生心理暴露出的问题很突出,因此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4.学生工作干部人心不稳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在进人时大多采用从本科生、研究生中选留的方法,在队伍组成上大部分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暂时解决了学生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但是绝大数学生工作人员在留校后仍然是把学生工作岗位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由于学生工作干部的待遇并未得到很好解决,与业务人员相比,学生政工人员在评职称时尤其是高级职称时很难,他们也很少能申请到课题。因此他们做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在为考研或转行做准备,学生工作队伍显然人心不稳。
三、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所有的一切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满意度来展开。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文化修养等因素, 方法使用上因人而异, 既考虑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的共性,又考虑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的差异性, 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管理。
2.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较复杂,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指导学生,就难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学生的思想、心理需求不断变化,现有的学生工作专职干部的数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人本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基础性强、科学性好的“活”制度,用它来规范、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与学生管理制度相配套的教职工管理制度,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教职工,因此,对高校教职工的学生管理管理行为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要实现注重维护和发展学生权利的管理目标,必然是一句空话。目前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普遍严重缺失,高等学校应尽快建立健全这些管理制度。
3.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4.管理者身体力行提高管理实效性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身教重于言教, 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工作。彼得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前言中指出:“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 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 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大学生崇尚人格魅力,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赢得大学生尊重, 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德高身正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 以鲜明的旗帜指引学生, 以典型的榜样激励学生, 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 才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 消除大学生的戒备心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从而使学生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李玉琴,余德将.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嘉兴学院学报, 2005,(11).
[2]叶奏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3]陈孝彬.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0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