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柏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动力。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学生、学生家长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学习语文纯粹浪费时间,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素质明显下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灵活地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跨进学校的大门,学哪些科目,哪些科目对自己有用。用处有多大,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解答,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日益完善自己。对所学的科目慢慢产生兴趣。那么,要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应给他们确立学好语文的意识,要结合语文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给学生上一节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课,从学生的感受角度出发,谈谈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把这一基础打扎实,才有助自己今后的发展。其次是开展好第二课堂。要利用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班级之间的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让他们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了解祖国的文字。领悟其丰富的内涵,从而自发地去学习,充实自己,他们的兴趣也就随之广泛,随之加深。
  
  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要让小学生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法死板,每堂课都是老一套,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那么,学生就会厌烦,即使所授内容原本是学生感兴趣的,也会因老师死板的教学方法而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
  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那么他们的视觉、听觉就特别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加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根据小学生向师性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向学生倾注自己大量的爱。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会很自然的进入角色,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切记仅依据一次听写、一次测验的失败就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应用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三、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教师仪表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他们会私底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去评价老师,当你和学生接触,首先面对的就是仪表问题,你要从外表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你。大方得体的仪表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妖里妖气,与老师形象不符的话,学生是不会喜欢你。不会接受你的,从而就不会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吧,如果不爱屋,何谈及乌呢?我知道的一个学校的四年级,在此之前,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任语文教师,当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在片区学校同年级中排名倒数,因教师调动,这位女教师被调离了这所学校。另外一个老师到校后,领导就安排她上四年级的语文并当班主任。当她第一次来到班上自我介绍后,就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上升到了62.7分,同年级中排名第二,其中本年级的最高分还在本班呢。后来有一次她从和同学们的闲聊中得知,他们很不喜欢以前的那位女老师,所以就不学她所教的课。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位女教师太爱打扮了,一天换几套衣服。其中有位同学说,“红裤子她居然也穿得出来”,这样的老师我一看就心烦,还有心思跟她学习?由此,教师形象不可小看。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提高兴趣
  
  1.悬念法:教师有意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
  2.比较法:设置比较对象,以增强学生,让学生找出其异同。
  3.歌诀法:编写口诀儿歌。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板书法:利用板书,显示文章脉络,内容或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记忆。
  5.演示法:展示挂图,模型,标本,实物,使学生获得具体感受。
  6.活动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课本剧。
  7.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卡片。模型。环境,组织学生上好室外课。
  8.想象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已知的故事续下文。
  9.求异法:对一个问题,说出不同答案。
  10.论辩法: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展开论辩。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尽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稳定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编辑/丹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