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经济论文  > 
  • 我国收入不平等、金融发展和消费需求波动的实证研究:1978-2001

我国收入不平等、金融发展和消费需求波动的实证研究:1978-200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考察了收入不平等与总消费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在高收入地区,不平等程度越大似乎消费需求波动越大,而在低收入地区,收入不平等越大,消费需求波动反而较小。本文找到证据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收入分配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中影响消费需求的短期波动是不同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快低收入地区如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步伐,加大金融发展相机调整的力度。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消费需求;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2)―0030―07
  
  一、引 言
  
  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一直是传媒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主要围绕 两个问题在讨论,其一是关于不平等的潜在来源有 激烈的争论,其次是围绕不平等的长期影响。本 文试图去考察不平等是否与消费需求短期变化的相 关性。
  在不同的时期,经济个体的消费需求存在显著 的差异,具有时变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经济 个体获得信贷的能力依赖于收人时,收入分配能影 响该经济适应外来冲击的能力。如果信贷门槛较 低,只有低收入阶层被排除在信贷市场外,则不平等 越大,可能消费需求波动越大。相反,如果低收入和 中等收入阶层均排除在外,则收入分配不平等越大 可能不会导致总消费需求较剧烈的波动。
  本文利用跨省横截面数据,发现当人均收入较 低时,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消费需求的变化较小, 而当人均收入较高时,较大的收入不平等在大部分 时间均与较大的消费需求波动相联系。为解释本文 的研究结果,本文也考察了消费需求波动、收入分配 不平等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结论表明金融 发展水平与取得信贷的不同待遇(这两者通常与高 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收入分 配对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会导致消费需求发生 不同的短期波动。
  本文关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波动影响的研究 在以下几部分阐述。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的简单回 顾,并提出本文拟证的假说。第三部分实证方法的 介绍及其指标和数据的说明,第四部分表明结果,讨 论在改变估计方法、选择样本期时,验证这些结果的 强度,并作出解释,第五部分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最早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进行正式研究 始于Creenwood和了ovanovic的《金融发展、增长与 收入分配》(1990)一文的发表,他们在一个动态模 型中讨论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三者之 间的关系,并认为享受金融服务和形成金融中介是 有成本的,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方,穷人由于没有 能力支付成本而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穷人和富人 因为财富的不同而导致投资收益率也不同,收入分 配差距因而扩大,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金融中介充 分发展,穷人也会逐渐积累财富超过门槛财富水平 获得充分的金融中介服务,人们都能获得同样的较 高投资受益,收入分配格局最终稳定在乎等水平,即 金融发展与收人分配差距呈“倒U”关系;Galor和 Zeim在《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1993)一文中通过 一个两部门跨期模型分析了收入分配在宏观经济中 的作用,他们认为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初始财富 不同的人筹资的能力也不同,初始财富高的人能够 享受到信贷服务,初始财富少的人几乎借不到款,所 以富裕国家比低收人国家有更平等的工资差距和收 入分配;Baneliee和Newman研究认为在金融市 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发展会降低收入差 距;Clark、Xu和Zou运用全球数据分析金融发展 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会显著降低 一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结论,但“倒U”假说未得到支 持15J。总之,Galor和Zeira和Banerjee和Newman 模型均包含共同的思想,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条件 下,初始的财富分配差距未见得随着经济增长而减 少,反之,信贷市场的发展会降低收入分配差距。
  与本文研究有关的还有,Kmsdl、Smith(1998) 表明,使用财富的中等水平就可以解释宏观经济行 为,然而,在他们的模型中,所有的个人均是面临同 样的信贷约束条件,与此相反,本文并不认为是这 样,本文假定每个人面临不同的信贷条件。因此,信 贷约束和不受约束的个人拥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能 力,财富和收入的分配能影响总体波动。jappeUi (1990)研究美国数据也发现,并非所有的家庭面临 相同的约束条件,他估计只有19%的美国地区家庭 受信贷约束,此外,他还建立了信贷约束加强与收人 分配之间的联系,表明,信贷约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 素是当前的收入、财富和年龄。Zeldes(1989)经 过研究发现,财富较少的个人其消费行为是受到信 贷条件约束的。最后,Jappelli(1998)提供了更直 接的经验证据,即越是信贷受约束的个人越是有较 大的消费敏感性。
  在国内,章奇等利用各省1978-1998年的数 据,对中国各省的银行信贷和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 关系,控制其他因素后,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中介发展 会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谈儒勇等运用中国数 据分析两者关系也得出此种结论。本文试图把 收入不平等、金融发展与总消费需求波动有机结合, 并考察他们之间的强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将与Ban- erjee类似,不平等对总消费需求的影响在低收人地 区和高收入地区是不同的。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的 不平衡性显著,对中国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国家的层 面,必须深入到地区层面,才有可能把握到基本的现 实,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根据本文的研究 目的,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当只有低收入阶层信贷受约束时,不平等 程度越大将导致总消费需求的波动也越大,当低收 入和中等收入阶层都受约束时,不平等程度越大可 能导致消费需求的波动越小。在较穷的地区,低收 入和中等收入阶层信贷可能受约束,而在较富裕的 地区,只有低收入阶层受约束,这样,在低收入地 区,不平等加剧引起总消费需求较小波动,在高收入 地区,不平等加剧将引起较大的总消费需求波动。 同时,如果金融部门的发展使得接受信贷的门槛更 低,那么总消费需求的变动有可能与金融发展是负 向相关的。
  
  三、指标及数据说明
  
  下面的部分主要从经验上讨论以上提到的影响 的存在性。但是关于收入不平等与消费需求波动之 间的关联性可能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便是地方政府政策、文化等与收入 分配有关联,而且可能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变动,幸运 的是,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可以获取,本文能够通过 估计―个固定效应的模型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很难割开不平等对消费变动的影 响和这些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如果较高的消 费变动会产生较大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希望能找到 收入不平等与消费需求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 文试图从两方面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为了把注意 力放在收入不平等与消费需求波动之间的联系上, 使用了不平等的滞后值来研究初始的收入不平等与 之后的总体消费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然后,测量了 在相当长时期内消费需求变动以观察衰退期和扩张 期。如果认为扩张期增大了不平等、衰退期减少了 不平等,则在方法上应考虑:本文的结果是由消费需 求变动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引起的,因为样本 期应包括扩张期和衰退期,否则,以上提到的解决办 法都不能完全地解决这些内生性的问题,这些将在 结果分析部分提到。
  第三个问题就是数据的获取。数据的获取对本 文应用面板估计和测量相当长时期内的消费需求变 动至关重要,但收入不平等数据集相当少而且可靠 性较低,当数据获取受到限制时,本文数据主要来源 于陈宗胜(1991)测算的相关数据,并借鉴他的“分 层加权法”测算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即CINI系 数。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本文相对小的样本可能对结 果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因此本文后半部分进行几种 敏感性分析。
  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消费需求波动的影响随着 人均收入水平而变动,因为是否能获得信贷是由收 入水平决定的,就因为这样,允许收入不平等对变动 的影响随后者而变动。
  讨论了以上的问题之后,本文的实证研究是由 以下方程开始估计的:
  当选择数据时,必须考虑到绝大多数地区收入 不平等程度变化较慢,所以对不平等的测量需要较 长的时期以观测到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这样,在构 筑数据集时,本文需要权衡:观测期之内年数较多, 以观测到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并且在较长时期内 计算出消费需求变动率,同时,它也会减少回归中的 时期数,降低固定效应估计的有效性。在权衡之中, 本文首先观察了一个三时期固定效应模型,之后,本 文又考虑了一个四时期模型。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 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2)、《中国金融统计年 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02)以及各省市的 统计年鉴。我们的有效样本包括了28个省(直辖 市)从1978~2001的面板数据,并把它分割成均 等的三部分,计算了1981~1985、1989~1993及 1997~2001间年增长率的标准差,观察了1978~ 1980、1986~1988及1994~1996年之间收入不平等
  我们的计量检验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对全国 范围内的28个省(直辖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二 步是把数据按照东、中、西三个经济去进行分区域的 研究。
  结果验证了本文先前的假说,即收入不平等与 数据,因此,本文观察到一个三年期的收入分配的特 征,并观察到之后5年消费需求的波动。
  
  四、计量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初始估计结果
  在这部分,本文采用计量软件Eview5.0并估计 了(1)式。
  总消费需求波动是紧密相连。然而,如表2所示,这 种相连关系随着人均收入水平而变动,初始人均收 入较低时,较大的不平等通常与消费需求增长变动 较小相联系,如西部地区INCINEQ系数为负值且显 著,而当人均收入较高时,这种影响是相反的(1N- CINEQ系数为正值且显著)且较大的不平等伴随着 较高的总消费需求变动。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因为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 不同,所以可能信贷约束的条件存在差异,同时因为 金融发展和GDP均值高度相关,所以对金融发展指 标FINDEV的测量和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 相互影响的估计对我们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 假说中所言,金融的高速发展能够降低信贷约束的 门槛让更多的人接受信贷,这样,各地区不同的金融 发展水平有可能影响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而影响消费 需求波动。本文期望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它与收入不 平等的相互影响能加强对假说的检验。
  为了检验这个思想,最好是使用私人信贷与 GDP的比重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但受到我国统计 资料的限制,本文只好用金融发展规模(FINDEV) 的指标来代替。
  衡量金融发展规模常用M2GDP的比重这 一指标(Mckinnon,1973),简称为麦氏指标,然 而,麦氏指标受到了众多的质疑。Arestis等(2001) 考虑到在不发达国家国内信贷的作用,设计了银行 贷款占GDP的比重这一金融发展规模度量指 标。Allen等(2003)利用结构指数表明,中国银 行系统的规模远远地超过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尽管 中国股市确实比银行要有效得多,但银行在经济中 的作用要远大于股票市场,即中国存在一个明显的 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所以用银行贷款占GDP的比 重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也是比较合理 的。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失真,在本文中对 GDP通过官方公布的全国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 年为基年)加以调整。贷款余额这一存量指标剔除 价格影响的处理方法按照King和Levine (1993),用名义值上年和本年的平均值来表示剔 除了价格影响后的实际值。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本文初始估计中, MEANGDP可能只是金融发展的一种代替,为了检 验这种观点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INCINEQ和金融 发展指标的交互项(以下以INFINDEV表示),以找 到MEANGDP或FINDEV哪一个是更好的解释变 量,在消费需求回归模型中,FINDEV以及INFINDEV的系数是显著的, 这也就验证了总消费需求的波动是受到金融发展规 模的影响的,本文相信以上的假说推断是合理的。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整体回归中,当INFIND。 EV和FINDEV的系数是显著时,INMEANGDP的系 数虽然显著性水平下降,但仍然显著,由此也说明金 融发展不能完全取代GDP,人均收入水平在解释消 费需求波动方面仍然时具有一定解释力的。表2 (b)的系数估计结果仍然表明,对本文样本中的绝 大多数地区,较高的不平等程度和消费需求的较低 变动相联系,此结果也间接地表明我国还是人均收 入水平较低的国家。
  (二)敏感性分析
  在前面部分,本文讨论了不平等与波动之间的 联系,如在贫穷和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高不平等 似乎与较低的消费需求波动相联系,但在富裕和金 融发展发达的地区却正好相反。
  正如本文前面所讨论的,数据集较少,可能使本 文的结论引入怀疑,所以有必要修改回归的条件来 增强我们结论的强度。下面就是本文努力做的几点 尝试,以更进一步寻找收入不平等与消费需求波动 之间联系的证据。
  首先,本文在三个地区重新估计包 含交互项――INMEANGDP和INFINDEV――的方 程(估计结果略),估计结果表明,在这三个样本中, iNCINEQ的系数在低收入样本中是负值,在高收入 样本中是正值,这一结果确认了整个样本的结果,在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中,获得了负值且显著的收 入不平等的估计系数在高收入地区的较小样本中,本文获得了正值且在 10%水平下显著的系数估计。
  其次,理论上,各个地区可能有不同的GDP增 长速度和消费需求的变动,因为他们面临不同大小 的冲击,且各地制度文化也有差异。为了解释这种 可能性是否影响本文的结论,把CDP增长的标准差 作为解释变量,结果发现,GDP增长变动较大的地区消费需求 变动也较大,试图采用这种方式来控制冲击的大小 并不能改变本文的初始结论。
  最后,本文试图发现计量结果对不同的样本期 是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于是选择在一个相当长时 期内计算总变动的标准差和观察收入不平等的细微 变化,采用另一种方法分割样本,即使用28个地区 3个时期的更小的面板数据,本文减少不平等观察 数据间的时间段并观察1978~1980、1984~1986、 1990~1992和1996~1998年间不平等的数据,再 计算1978~1983、1984~1989、1990~1995和1996 ~2001年间消费需求年增长的标准差,这个新的数 据集与原始数据集在两个方面不同,一个是不平等 的测量在两个时间段间的间隔较小,变化也就较小, 另一个是在不平等观测数据间有一个完全重叠的时 期,但在该时期本文计算消费需求的变动。
  这样,在第三个数据集内,产生了内生性的问
  基于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收入不平等、金融发展 和消费需求变动的关联是相对正确的,这些结果不 会随着估计方法以及样本的选择策略而改变。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检验了收入不平等与总消费需求变动之间 的关系,在低收入地区,高不平等水平与消费需求的 低波动相联系,在高收入地区,不平等程度越大,波 动越大,并且数据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解 释不平等与总消费需求变动间的联系。本文同时也 意味着低总消费需求波动并不必然意味着绝大多数 个人是富裕的,它只是意味着那些占总消费需求绝 大部分的那些个体是富裕的。
  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基于本文的 政策建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造成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下降甚至萎缩的重要 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和收入差别的拉大。我 国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城镇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在1994年达到35.6%峰值后,逐年下降,至1999年 才开始回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在1994年以后也 连续4年在低位徘徊,1999年才超过1994年的增 长速度,2000年又有所下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增长速度于1994年达到35,4%的峰值后,逐年下 题,因为如果经济周期的波动产生了不平等,则不平 等和总消费需求变动估计重叠的部分可能会产生一 个更引人怀疑的结果。
  使用第三种样本进行的消费需求变动估计的结 果列在表3(只列出了几个主要变量),正如表中所 显示的,先前的结论通常被保留了,其结果与先前的 结果一致。消费需求变动与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在第 三个样本中得到支持,但显著性却减少了。 降,到1998年仅增长了0.2%,近年来职工工资总 额增长速度有所提高,远比1996年以前低。同时,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也呈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 由1967年的0.15上升到2000年的0.458,已处于 警戒线(美国为0.4左右)。正如实证分析中显 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低人均收入的国家,较大的不平 等并不能加快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要实现这一目 标,必须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尤其要促成 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扩大,使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协调、互动发展。
  2.我国金融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总量的快 速增长。如M2与GDP比率在1991为0.9,2001年 该比率已达到1.63”,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股 票债券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市场结构 极不合理,信贷配给现象也严重存在,同西方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消费信贷的覆盖范围及其在促进消费 中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消费信贷余额占全部贷 款余额的比重仅为6,22%,其中住房贷款余额占全 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98%。据统计,美国全部商 业银行贷款中,消费信贷约占15%;全部金融机构 的贷款中,消费信贷约占50%,可以说我国的金融 总体发展水平仍很落后。
  正如本文文献部分Greenwood和Jovanovie的分 析,由于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享受金融服务 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同收入阶层因收入的不同享受 到不同的金融服务,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更容 易获得融资支持,低收入阶层难以获得贷款,这将导 致收入分配在未来进一步恶化,从而引起消费需求 不足,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应通过财税、金融 等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如 在东部发达地区,加强对购买安居房的审批调查,防 止高收入阶层购买一套或几套房进行投资牟利行 为,并降低低收入阶层的个人住房贷款门槛等,利用 政策性金融解决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贫困 化等问题。
  3.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在控制消 费需求波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本文认为,在 中国金融受国家控制的前提下,金融具有财政功能 (周立等,2002),金融发展会根据收入不平等的程 度而相机调整,这是因为收入不平等程度必须控制 在一定的范围:从经济意义上讲,过大的不平等会导 致全社会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波动强烈,从政治意义 上讲,过大的不平等会危及社会的稳定。面对我国 不断扩大的不平等,金融发展相机调整的力度必然 加大,而这正是中西部地区加快金融改革的一个基 本动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3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