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冷静地看待人民币国家化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弊端是放在很多相关人员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本文理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和弊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弊端
  1.引言
  目前,人民币已经走出国门,在周边国家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然而,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还仅仅处于国际货币的初始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8%,是同时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近3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与此大背景相反衬的是,人民币在主要世界货币家族中无足轻重。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全面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国际资本大举进入国内,中国国内的金融风险全面升高。面对这种看不见的货币战争,我们毫无经验,并且一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必然性问题,更是一个积极应对的问题。如何冷静地看待人民币国家化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弊端是放在很多相关人员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本文理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和弊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既能从中获得收益也要为之承担风险。其收益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获得铸币税收入。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实际上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一种变相负债的权利,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则意味着中国可利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有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 ,也就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 ,从而获得了额外的国际资金来源。
  第二 ,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这种高国际储备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体现中国对外清偿能力有很重要作用,但相应储备成本也很高。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能力可以用人民币去实现,外汇储备将会大幅减少。另一方面 ,人民币境外流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缓解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具有一定作用。尽管其作用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但毫无疑问 ,鼓励人民币流出 ,既是出于长远的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考虑 ,也是短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之一,即所谓的“泄洪减压 ”方法。目前的高外汇储备一方面对基础货币投放构成压力,另一方面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公债,为美国经济做贡献,相反减少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对外汇资源的持有和支配。
  第三,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广泛接受,中国企业、投资者和居民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和货币交易成本也随之降低,而这种双重收益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第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将成为亚洲国家提供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将会帮助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解决汇率制度选择的难题。人民币将成为亚洲的共同语言,将极大地改进目前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未来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逐渐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 ,其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这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 ”的状况将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逐渐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也将随之改观。
  第五,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增加灵活性优势。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目前,我国的外债计价货币大都是美元和日元。由于美元和日元的剧烈波动使我国的外债负担不断加重,或者被动性加强,也不利于外债管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会提高我们的偿债能力。通过人民币的稳定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三者之间的交易转化化解外债风险。灵活性优势是指如果外国的官方机构愿意购买以人民币定价的资产,作为本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将有助于中国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赤字融资,减少了由于支付的约束给国内的经济目标和外部经济目标带来的冲突。
  第六,财富增长效应。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建立稳定汇率的“资产池”。“资产池”主要是政府发行的大量债券和金融产品,以供应广大投资者和持有人民币的外国居民和政府操作。为了实现资产组合,居民将会产生持有更多政府债券的偏好。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中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价位偏低,也具有增长的潜力。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使中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可降低文件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3.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弊端
  固然人民币国际化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能为我国带来的巨大的收益,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第一,我国将面临货币替代的风险。货币替代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现象。它是指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率及价格差异等条件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对某种货币的规避行为。在发达国家,货币替代的动机是规避外汇风险、实现投资多元化和降低交易成本;而在发展中国家,货币替代则表现为国内经济主体为了躲避国内经济风险,对本币信心不足而采取的以外币替换本币、持有外币的行为。在开放经济背景下,货币替代会导致一国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一国正常的金融秩序被扰乱,政府财政税基遭到削弱等。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全开放的经济体系,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尚未真正实现,大规模货币替代的条件尚不具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货币替代程度较低。但随着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和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中国将可能存在货币替代的风险。
  第二,中国将面临“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将承担国际金融稳定的义务,并在必要时充当区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由此中国将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实际上,由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都会存在“特里芬难题”, 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存在的冲突。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以满足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这种状况必然削弱中国国际收支地位;而如果中国存在持续的赤字,就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还将使中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使用及区域货币职能的发挥,虽有中国经济实力逐步强大和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但政府信用的注入也对人民币的强势地位起到了一定作用。人民币的稳定运行包含有国内外居民和经济体过分依赖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责任和稳定货币政策预期的成分在里面,而这种信心和预期具有正向和逆向强化的双重倾向。一旦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就可能动摇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人民币持有者就会在各种国际货币间进行调换,形成对人民币的挤兑和抛售,这种货币的逆转将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冲击,而且货币逆转带来的救助货币危机的成本和干预汇率的成本也会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进而引发货币金融危机。

  第四,外来资本冲击的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将急剧增加。国际游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最不稳定因素,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变动异常敏感,往往能借机造市,通过迅速改变资本流向和投机方向牟取暴利,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羊群效应”,特别是巨额游资借助于现代电信技术、金融衍生工具及投机技巧的运用,极大地增加了一国的金融风险。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后,纯金融性资金交易所导致的本外币间的转换将增多,市场供求中资本项目性质的外汇比重将增加。由于国际游资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更轻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外来资本对投资或投机前景预期的任何变化,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五,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加大。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就有可能扰乱中国国内货币政策,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例如,当国内因发生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很方便地从境外市场借入大量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趋利性资本也会迅速流入。大量人民币资金迅速回流,势必导致紧缩政策的效应难以发挥,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入被动局面。
  第六,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增加中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更加困难,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而出现的非法资金流动不仅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的难度,而且将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潜在收益,但也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成本。
  4、小结
  人民币国际化中所带来的利弊问题是相关人员所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能仅仅看到其国际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不足,需要理性地认识其中的优劣才能冷静地对待其所带来的好处和影响,本文从理论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参考文献
  [1]徐洪水.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及战略思考[J]. 国际经贸探索,2004,(5)
  [2]赵海宽.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J]. 经济研究,2003,(3)
  [3]李晓、李俊久、丁一兵.论人民币的亚洲化[J]. 世界经济,2004,(2)
  [4]钟伟、冯维江.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货币合作[J]. 国际金融研究,2001, (11):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2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