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树立企业文化 实现精细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对树立企业文化、实现精细管理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了从文化的范畴到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自然形成”过程,以及企业文化的“人为建设”过程这三方面的内容,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实现精细管理。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细管理
  
  一、从文化的范畴到企业文化的范畴
  
   “文化”这一术语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多种含义。关于文化的定义,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组织行为学家等都从自己的学术角度对文化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据统计,目前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有四五百种之多。但是一个普遍接受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这一定义指出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性。它强调文化是生活在一起的人的一种产物,并且是习得的 。
  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属性,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一特定组织的文化,其发展和表现都具有鲜明的企业特性。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颇多,但最为广泛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概念是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自然形成”过程
  
  企业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于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何种经营活动均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当他们在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时,不断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就会生成他们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它们有效使用的时间愈长,它们就会愈加深入地渗入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文化一经形成,自身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生存和发展。企业总是根据应聘人员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否与自己企业的文化相吻合来决定是否聘用的。而新招聘的员工会得到直接的教育,了解本公司人员的行为风格。人们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讲述公司发展中的轶事和传说,提醒新成员们记住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它们的内容。经理们会对他们言传身教,做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思想上的表率榜样。企业的高级成员会通过日常的谈话,通过企业特殊庆典、仪式反复讲述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观念。那些成功地实现这些文化经营思想的员工会受到赞扬,被视为企业的楷模。企业新老成员自然而然相互交往和熟悉的过程,也就是提倡青年人接受老员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最基本的过程是:凡顺应企业文化规范者得到赞赏,而逆行者则受到惩处。
  
  三、企业文化的“人为建设”过程
  
  我们说“人为建设”是相对于“自然形成”而言的。所有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始终基于企业和企业人所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环境并与之紧密联系。它们都拥有一个物质底层,即以财富、器物的形式而存在的物质环境的特定部分,还有一个产生于其行为活动的价值增值的部分。
  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显著效果,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行为,在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之间要建立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以物质基础和权力基础所保护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反映与变革要求一致的相适应的自觉行为方式,是员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了保持变革成果的延续与发展,就必须把支持变革成果的一切价值观固化成企业文化。变革与适合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把握好变革与企业文化重塑的时机。企业并不是对所有的环境变化都马上以变革来应对,企业变革也不总是与成功相伴。企业必须有选择变革,以及变革时机的基本判别。在企业转型过程当中,变革与企业文化重塑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变革过程当中,企业文化与理念的冲击与重构在所必然。
   就拿节约这一企业文化来说,过去我们之所以节约,是因为穷,不节约就活不下去。而现在的节约并不是因为穷,富人之所以节约,是因为富人认为节约是一种优秀人才的素质或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持续致富。如果中国企业经营更加精细的话,效益应该会更高,所以,必须对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重新反省才会有精细化中国。中国企业对增长的追求,必须从粗犷地对规模与数量上的追求,转移到精细化地对效益与质量的追求上来,才能得到一个节约型中国。当短期利益导致的恶性循环无解之时,出路就必须跳出短期思维,而要把我们的利益标准放到另一种参考构架下。这就是我们不能再以财务上的赢利作为惟一的增长标准,我们要把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场企业增长模式上的观念变革。这种变革的基点是,要认识到粗放增长方式的恶果,表面上是牺牲了资源,但实际上最大的恶果是牺牲了组织与管理上的进化。而企业的赢利只不过是企业发展的结果,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进化才是增长的动力与来源。懂得了这种因果关系,才有对行为的自我控制与改进。在今天,如果要致力于获得一个真正的节约型社会,就必须让企业家们懂得,浪费资源并不是简单的利益问题,而是一个性质问题:那些浪费资源在赚钱的人,是中国的“败家子”。全世界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是建立在粗放经营基础上的,一批不懂得精细经营的企业家,是不能够支撑未来强大的中国的。
  节约是一种结果,是有质量增长的结果,而有质量的增长源于企业对竞争能力的培育。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得到一批精细化经营的企业,也才能够得到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莫一心.打造责任、激情、创新、精细的企业文化[J].通信企业治理,2007.
  2、杨月坤.谈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制度创新[J].财会月刊,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3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