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学东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山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政策、资源、区位、市场和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山东省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比较优势 文化产业 山东
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是基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选择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时应详细分析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确立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来发展地方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好处,才能使文化产业获得持续发展。
二、山东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
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指由于特殊的文化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所形成的优势。是一种比较而言的存量优势,是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策优势
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把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2007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详细总结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确定了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方向,注重科技含量在文化产业中的提高,并提出了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目标。从2008年起,山东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税收、价格、经营、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各地、各文化部门也制订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充分挖掘文化产业资源,全省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
(二)文化资源优势
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轴心文化的策源地,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是山东特有的文化资源。山东省有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达23个,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如济南市突出“山泉文化”特色:青岛市突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淄博市以“齐文化”为重点;I临沂市突出“沂蒙文化”:济宁市突出“孔子文化”;菏泽突出“牡丹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区位优势
从国际区位看,山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偏南,最接近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日本、韩国近年来文化产业增速较快,对山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使山东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从国内区位看,山东省地处我国三大经济最发达也是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的中央腹地。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文化消费活跃,现代传媒业发达,文化生产的市场化体制、机制较健全,资金雄厚,人才济济,有利于山东文化产业吸引文化投资、输出文化产品和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交流。
(四)市场资源优势
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着山东文化产业的规模。截至2006年末,山东省总人口达9309万,在全国排第2位。如果单从人口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文化市场需求,内需市场规模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较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有利于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山东文化产业。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2007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25887亿元,地方财政收人167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265元和4985元。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是增加市场需求的重要保证。
(五)人才资源优势
山东省是我国高教、科研高度发达的地区。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多,类型丰富,学科完善,专业齐全,涵盖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各个领域。山东省发达的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传媒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在文化产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为了培养既具备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又具备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有一批高等院校,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以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山东省还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吸引人才,原来人才外流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很多海外留学生、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开始愿意留在山东发展。
这些为山东省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提供了人才保证。
三、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山东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等有利条件,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显现。但是,和国内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山东省文化产业要加快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加强政府职能,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把自身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在产业结构框架上要转变思路,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应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格的局面,明确政府各部门是相关文化资源的管理者而不是经营者,实现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政府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力求政策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并加以贯彻,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各地市应摈弃各自为政的传统竞争观念,打破地区分割,弱化自我地域概念,强化跨区合作、共赢互利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品开发设计中特色与互补的整体性思路,实现多个相关区域和行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特点进行跨地区资产整合和文化资源的大整合,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大跨越。通过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立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支柱型文化产业,确定支柱产业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各个地区也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挥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当地的文化品牌。
(三)努力拓展文化分类市场,引导合理消费
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这既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因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艺术情趣,休闲方式及消费档次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但目前山东省文化分类市场的发展还不能与之同步。因此,无论是文化娱乐还是文博展览、文化旅游。都要从市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出发,以特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去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特定的文化需求,吸引国内外不同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和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引导,培养市民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将文化消费的“贵族市场”和“大众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大众化文化消费的步伐,开拓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大众化、低价位引导市民合理消费,将有助于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如根据市民对社区文化设施的需求,促使一些消遣性的娱乐业采取较低价位占领社区市场,以此来引导市民的文化消费等是十分有效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