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瑞霞 李 云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对供应链协同运作战略的分析。参照平衡记分卡的思路,从财务、客户满意度、系统协作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雏度提取关键绩效指标(KPI),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模型框架。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管理 平衡计分卡 战略分解 绩效评价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取代。为了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只有协同合作,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供应链协同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协同(SupplyChain Collaboration)管理指供应链中各成员动态地共享资源、紧密合作、共同决策。以实现“双赢”的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与状态。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协同,更涉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绩效评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的评价协同效果,可以分析造成不协调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于1992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开创性文章,其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将财务测评指标和业务测评指标结合一起使用,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估的不足,从多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Kaplan和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积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理论认为: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应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客户角度、创新和学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参照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做了改进。从财务、客户满意度、系统协作度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供应链协同绩效关键指标的选取
  
  (一)依据供应链协同的战略分析确立KPI指标
  运用SWOT矩阵模型,针对供应链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进行整体战略的分析。内部条件的分析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核心企业及其优势所在、供应链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对优势或者潜在优势方面,要继续加强发展为核心竞争力:针对不足之处确定以后的改进方向,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行业前景、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的影响、顾客需求的变化、来自竞争对手及财务方面的压力等。首先。应该明确供应链系统协同运作的战略目标,找出供应链系统协同运作的业务重点;其次,进行战略分解:找出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即供应链系统协同运作的,KPI;然后,对相应环节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最后,使用更细的业绩衡量指标进行评价。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KPI指标的要点在于其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BSC从财务、客户、系统协作度、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评价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
  1 财务状况。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方面作为所有目标评价的焦点。通过将供应链协同运作战略分解为具体的、可测度的目标,进而在财务指标中反映出供应链绩效的改善。本文选取与成本、利润、运营效率密切相关的7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如表1。该方法从宏观上涵盖了整个供应链系统整体的财务状况。
  2 客户满意度。对供应链而言,为最终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其追求的目标,只有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为组织盈利。因此,客户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客户的开发或者维系是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客户维度的评价指标应是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服务及顾客的维系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设置指标如表2,特别引入新客户开发和老客户维持两个角度,可以从客户群结构来测量其满意度,简单易实现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3 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系统协作度)。这是突破传统绩效评价的显著特征之一。传统绩效评价一般是停留在单一部门的绩效,因此会导致评价结果片面性。本文不仅要考虑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合作,而且更注重系统中节点企业间的协同运作,将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衔接作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之一。因为顾客需求的实现,是以良好的供应链系统作业流程为基础的,而这些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的影响。其中。与顾客间的信息共享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很好地让顾客了解产品服务的特性。大大降低顾客识别产品的成本。其次,信息共享的动态性是现代经营的要求,因此也将其作为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实质性指标,具体指标如表3。
  4 可持续发展能力。激烈的竞争,导致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地创新、学习。才能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主动权和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表明,供应链的价值来源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本的影响,拥有知识和能够运用知识的人力资本是供应链价值产生的驱动因素。因此。供应链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指标不仅涉及成员企业间的合作成熟度,更应该包括人力资本、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等现代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测评指标如表4。
  
  三、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确定绩效评价的原则
  SMART原则:S(specific)即绩效指标要具体;M(measurable)即指标要可以量化或者行为化的,其验证信息是可获得的;A(at―tainable)即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R(realistic)即指标是实实在在可以观察的;T(timebound)即具有时限性。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框架
  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考虑的问题是: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2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3 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能力相平衡;4 结果评价与原因分析相结合:5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与供应链协同战略目标的制定相结合等。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是个复杂的问题,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质,弥补传统绩效评价中的种种不足。这既反映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成员的短期财务成果,又强调了供应链整体和各个成员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四、分析及展望
  
  应用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模式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是改善其协同能力,实现“共赢”的基础。把供应链系统发展战略和远景置于中心地位,同时又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测评的目标和指标。提出相应的指标框架体系,既强调了对整体的绩效,又兼顾了个成员企业的业务实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范围的界定: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整体战略的制定者与具体运作实施者之间的沟通情况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