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专利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新平 李国平 陈伯云

  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其完成专利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没有一定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创新者的思维是不成熟甚至是盲目的,其创新的结果也是粗糙的和对社会作用不大的。然而,奇怪的是知识和创新并不是成完全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并不是知识层次越高的人他的创新成果越多,或者说众多大学生随着其知识的增加,并不一定伴随着其创造性的明显提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最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在分析知识结构与专利创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专利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
  
  一、知识结构与专利创新的关系
  
  (一)专利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是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为顺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领域里,知识与能力的概念和外延将相互包容,成为一个整体,知识就是能力,能力代表着知识,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达程度。当然,这里的知识指的是高质的知识,即合理知识结构中的知识成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堆砌在头脑中的东西。因为创新能力本身可以看成是对跨越时空的各种知识的全新意义的调用、重组、产品化(其中还包括人际知识、情绪智力的运用等)。这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里的学习是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学习,不再是将书本搬进脑袋里,知识经济时代里的人才是创新型的。
  
  (二)专利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
  大量事实说明,个体专利创新能力并不与其所占有的知识数量成完全的正相关。知识多的人,其创造性并不一定就强,而知识少的人其创造性也并不一定弱。1903年首次把飞机送上天的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人莱特兄弟,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高斯17岁就提出了最小二乘法;伽利略20岁发表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论述,向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这些都说明知识只是专利创新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知识多的人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知识少的人也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知识的多少却决定着一个人创新的层次和水平,知识少的人一般不能进行高层次、高水平、高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现代航天技术方面的创新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航天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进行。没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原子弹的发明也是不可能的。现代意义上的创新不再局限于小发明、小创造,更注重于创新的高科技。零散的知识只能解决个别的、局部的或者表面的问题,只有系统的知识才能解决普遍的、整体的或者根本的问题。只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知识结构才能最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实现。合理的知识库是创造性的内在源泉,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不能离开知识凭空进行,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难以形成全面合理的思维分析,产生完备的创新思路。雄厚的专业知识为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但知识不等于创新,知识与创新不成线性关系,而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不断激活已有知识,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才能创建和升华知识。
  
  二、专利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
  
  那么,大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最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呢?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鼎型知识结构理论,鼎型结构理论提出者张仪如和李广风借用古人“以鼎立国”的思想,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哲学、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为支撑。哲学是指导创新创造的方法论科学,凡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不重视哲学修养。哲学使人的头脑不局限于已有的公式、定理,不受现有思维方式的限制。使人有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源泉。语言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就不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获得信息和抓住机会。数学能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聪明、更严谨。计算机是现代技术的代表,现代高科技都和计算机连在一起。
  我们认为,专利创新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首先应该包括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前沿知识。人文知识使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激发灵感、突破传统;学好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深刻理解本专业科研工作的深层次内涵,才能有强有力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立足的根本;跟踪学科前沿,不断积累,激发创造思维。其次,专利创新人才还应该具有较好的法律知识,懂得把自己的专利创新成果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那么,专利创新人才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呢?
  (一)有系统的哲学思想。哲学之于创造的作用在于告诉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瞅得清。所谓的“坐井观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及古希腊的“大圈与小圈”等,无一不说明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创造性活动必须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又必须要跳出原有知识经验的圈子,以俯视、审视的态度来看待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似断实连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独特新颖的新思维。试看所有对历史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几乎都将学问做到了哲学层次上,这不是偶然的。
  (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所强调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有必要的哲学基础,还要有必要的逻辑思维知识,这种逻辑思维知识包括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基本知识。总括起来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泛指自然科学中各学科独特的思维逻辑,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生物、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情感逻辑;数学逻辑等。这些基础知识根本作用在于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哲学意识,并获取基本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较深的专业知识。由于创新创造对象的无限性、对象属性的无限性,某主体不可能在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都进行创新和创造,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因此,个体要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进行创造,就必须在其具备的基础知识之上钻研专业知识。
  (四)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专利创新知识结构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系统性,这种知识结构必须是条理清楚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中心,以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为外环的层次清楚的知识结构体系。
  (五)一定的法律知识。专利创新的成果除了为人类所运用,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外,专利创新创造者本人还应该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个体才能把自己创新创造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收益,才能更好地激发个体创新的积极性。
  (六)必要的学习策略知识。懂得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新创造。学会学习,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发现新的知识。只有那些善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真正培养自己的专利创新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编号:YB324;起止时间:2003年4月―2004年6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