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人物构建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知识结构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高中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而且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对这些相对孤立的、大量分散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事实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构筑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其变成脉络清晰、主干分明的知识网络,方便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历史人物构建;高中历史知识结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人物史料,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通过富有生命和思想穿透力的学科实践,在对前人历史活动的思考、追问中形成面对现实、面对未来的社会责任感,以历史中的人物去影响学历史的人。
1通过丰富历史人物构建历史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人物,但大多数都是简单地提及。要想通过历史人物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必须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图文要素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文字的生动具体性和图画的直观形象性等特点对人物从事的活动及具体的特征和神态进行描述,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感知历史教材,对历史人物形成感性认识。这就如同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对彼此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并不能一眼就看出来,想要了解还需要进一步交往。通过历史人物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同样如此,仅靠历史教材上给出的信息只能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不能深入了解。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学习拓展和延伸,深化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也会得到拓宽。例如,我们在接触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历史素材进行补充,充分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再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史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针对性、现实性和真实性三大原则,这是非常關键的一点。如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言论自由,导致网络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就相信任何的信息,要选择有利于我们获得客观信息的史料。在选择史料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确保的就是史料的真实性,尽可能运用正史作为了解历史人物的载体,如《全球通史》《史记》等,这些书籍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当然,现实性也是我们在选择史料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历史记录了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轨迹。对历史进行研读,实际上就是对先辈的足迹进行回溯。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要将历史人物看成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种生物,他们和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差别。所以我们在研读的时候应当运用体验法,将自己想象成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亲身感受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有关于某个历史人物更多的信息,对其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
2以事带人,共情共感,增加人性的温度
历史对于旁观者只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真实的喜悦和感伤。若能让学生与历史中的人物产生共感,则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以往教材上的历史叙述、历史图片及其相关数据之于学生,或沦为所谓“高考必备知识点”,或成为冷冰冰的应试材料信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是有限的。然而知识却不会自己焕发生命的活力,所以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恰当的情景设置,有利于让学生进入他人的认知世界,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和思考历史洪流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增强对历史的体悟。以“回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为例,与学生一起去感受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对于一个普通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打造贴近现实生活和情感诉求的人文课堂。例如,在复习《告台湾同胞书》相关内容时,在展示相对单调、理论性强的原始文件节选之前,展示了高老先生的一段回忆“:1979年,我看到了回乡的一线希望,我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写了一夜。”学生从家书的内容里读到的是一个少小离家的老兵对故乡、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在接下来对《告台湾同胞书》的解读中,才会带着同理心去理解正确的国家政策和方针可以给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希望,从而增强对这一伟大构想的认同感。在探究环节中,将讨论问题定为“:远在大陆的母亲能否收到这封盼了几十年的家书?高秉涵先生能否顺利回家?”学生在讨论中分析了影响两岸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的学生从不同阶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老兵回家的可能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立意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也深刻理解了两岸的血浓于水,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都自然得到升华。所提出的“以事带人”的模式,指的是将教材中的史事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对个人命运沉浮的影响中考察,通过建立学生与这一人物的共情共感,使学生在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感悟人生,洞察明理,在对历史的解释和理解中,家国情怀不断生成。
3充分解读历史人物
历史的人物构建很大程度上来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有受人尊敬的品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分析,使高中生能够更全面的对他们进行了解,为学习他们的历史核心素质提供便利。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教科内容的限制,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往往没有被充分描述。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适当延伸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积极的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历史人物对高中历史知识结构进行构建,是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具体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会评价和认识历史人物就能学好历史,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以高中的历史人物为突破口,通过历史人物钻研相关的历史事件,并由此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亚千.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品味---从近三年高考题中看历史学科的哲学意境[J].长三角(教育),2012(5):18.
[2]李慧玲.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
[3]代言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5):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