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广杰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给小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86-01
  
   在众多促进数学教育改革的因素中,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最大的潜在的革命性影响。这一观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学习活动是通过自身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因而对外界的感知效果和体验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视觉和听觉占全部的94%。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由此可见,视听手段的同时运用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抓住了学习活动的特点,把图、文、声、像等单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感知世界,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觉得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奥特曼”,由“奥特曼”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化静为动,诱导创新思维
   教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等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很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小学生认识特点运用CAI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6以内数的加、减法,多媒体显示动画。一只小猴子背着水果高高兴兴地跑回家,边跑边唱:今天我小猴真高兴,背回6个大苹果,妈妈一定夸我是个好孩子……不料布袋上有个破洞,掉出两个,这时教师定格画面,提问“猜一猜,小猴回家还有几个苹果?”这样一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纷纷发表意见,口袋里可能剩下4个、3个、2个、1个、0个、6个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在这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协作发展、走进生活、资源共享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时效性。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较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资料,有的是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通过这些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
   教师查找资源、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作、授课、考试、评价、教研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如小小统计图的教学,提前布置学生作课前的数据调查收集,再在网络教室用电子表格EXCEL来实现,再转化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让学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设计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的目的。比如在课堂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
   五、直观形象,助“知识的理解”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小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内部机制是:在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的作用下,通过主体的活动逐渐构造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向内部知识转化的过程。而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形象,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既清晰又形象,有很强的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示知识构建过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取代的优势。如:行程问题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距还是相遇。这样凭借多媒体,展示物体的发展变化过程,为正确理解和解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供事实,可显示过程,可举例验证,可提供示范,亦可设难置疑,这对理解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恰当应用,关注学生、以人为本
   多媒体运用对数学起到辅助作用,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课上,教师将“分米”刻度画在了电脑上,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出的分米的尺寸远远大于实际尺寸,这对于教学效果有非常严重的科学性错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自然而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用“机”动代替人动,剥夺学生实践的权利,扼杀他们的探索知识的能力,阻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要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生学科中,让它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应重视学科间的整合,抓住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合理运用、开发、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既保证学生能获得开放性的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适应时代的探索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