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品牌: 我省农业产业化异军突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立足农产品资源的加工转化,依托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走强工兴农、协调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省与汽车、石化并驾齐驱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有后来居上之势,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1.发展思路
   我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加快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规模、科技含量、内在素质、产品质量和辐射能力,形成龙头企业集群、生产基地配套、利益联结紧密、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引领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为统筹推进农村“三化”、加快吉林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成绩显著
   2.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底实现255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730个,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00多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4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56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11户,超10亿元的12户,超50亿元的5户,超百亿元的2户。龙头企业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分别占农产品加工业总量的55%和65%。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下,近5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20%以上;大成集团、皓月集团在同行业中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型企业,修正药业、天景食品、敖东药业、德春米业、阜康酒精等重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也都名列前茅。
   2.2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已经形成 目前全省在大成、皓月、中粮、修正、阜康、德春、长白山酒业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辐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优势产区集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2.3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60%的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年科研经费投入7亿元,开发研制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或突破性创新成果100多项,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部分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成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的成果近20项,继开发出国际先进的玉米化工醇、氨基酸技术后,又开发出居世界领先的发酵法生产蛋氨酸、玉米秸秆生产化工醇等一批创新技术。迪康药业以玉米、大豆作原料生产国家一类抗癌新药技术,益盛药业人参功能成份提取技术,皓月公司牛血、内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技术,也都达到较高水平。
   2.4品牌建设扎实深入,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企业立足于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在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宣传推介品牌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名品精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目前,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的国家级品牌达到56个。吉林黄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参茸、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优势农产品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大成赖氨酸和化工醇、皓月牛肉、华正猪肉、敖东和修正的中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2.5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原料基地日趋巩固 龙头企业不断创新组织模式,完善经营机制,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模式,使企业、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产、加、销各环节有机结合,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有效监测面积4200万亩。
   2.6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高,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龙头企业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日渐突出。公主岭、德惠、敦化、榆树等农业大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缴的税收已占县级工业税收的60%以上,“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得到有效改观,农产品加工业领跑县域工业,增加财政收入的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措施得力
   3.1坚持政策拉动,调动发展积极性 一是突出了三大龙头型产业。即以大成、阜康、新天龙等玉米、水稻、大豆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龙头型产业,以皓月、华正、卓越等肉牛、生猪、肉鸡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畜牧业龙型产业,以修正、东宝、紫鑫等中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特产业龙头型产业。这三个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通过专项资金拉动,引导更多的资金向这三大产业集聚,使其形成更大的规模;二是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扶持“长――吉――平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带”、“通化、延边北药和特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带”建设,把长春、四平、辽源、通化、延边等地区作为支持的重点,这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带动作用。扶持这些地区,使其率先取得更大突破,可以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三是突出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本着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快培植大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这些重点企业和领域倾斜,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形成群体优势,从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2培育优势企业,打造龙头型经济 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增长源。大成、皓月、天景、敖东等重点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在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3.3抓好基地建设,打造第一生产车间 把建设规模大,优质的农产品基地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中部粮牧加一体发展,东部林特药系列开发立体发展,西部综合经营多元发展,城郊园区带动循环高效发展的可喜局面,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据统计,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种植基地3550多万亩,带动畜禽养殖量5.5亿头(只),均占耕地面积和饲养量的一半左右。大规模的种植基地、众多的饲养小区的产品经过龙头企业加工,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外市场,更多的农民改变了生产什么到市场卖什么的传统经营方式,而是按照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有目的的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呈现出令人欣喜的重大变化。
  3.4加强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采取政策引导、搭建合作转化平台、强化服务指导等多种措施,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核心竞争力,走科技兴企、科技兴业之路。大成集团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就是依托自身研发的赖氨酸、化工醇等一批玉米精深加工核心技术,使产品不断更新,附加值不断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3.5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采取开发与打造并重、培育与整合并举的办法,着力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名品精品。在培育品牌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把关,动态管理,评选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在整合品牌方面,按照市场需求,对大米、人参等农产品进行了兼并联合重组,集中捆绑使用吉林“鼎吉”大米、吉林“长白山人参”等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品牌过多过乱的问题。在推介品牌方面,连续成功举办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洽活动,多方面宣传和推介吉林的优质农产品。目前,吉林黄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大成赖氨酸、德大鸡肉、皓月牛肉、华正猪肉、敖东和修正的中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3.6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坚持实行多元统筹,科学指导,积极扶持,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强化组织。2005年以来,省政府连续召开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确思路,部署措施,促进发展;另一方面是强化合力。省、市、县三级政府都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负责农业产业化工作,农委、发改、财政、银信等部门按部门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从不同角度加大支持力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高效工作机制,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