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证券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证券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证券业也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1月,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包括A、B股)达2026家,市价总值为264315.58亿元,流通市值为190075.2亿元,这一市场规模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队伍
  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13262.48万户,有675只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部分商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于股市,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队伍还在进一步发展,已趋于成熟,整个社会的金融投资意识已经大大加强。
  2.建立了一个科技含量较高、富有效率的证券交易体系
  沪、深证券交易所从起步阶段就注重发挥后发优势,整个交易、清算、登记、过户系统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交易体系之一。经过10年的不断改进,我国的证券交易体系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证券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显著提高。
  二、我国证券业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行业内竞争过度
  1.券商过分依靠特许业务盈利
  中国证券业目前的优势只剩下两项特许业务:股票交易业务和股票承销中的零售业务,实质上都是一种通道业务,为股票交易和上市提供通道,交易通道对应着券商的经纪业务,而发行通道则对应着承销业务。这种以“通道”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了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一旦监管部分放松对这两项业务的管制,给予其他金融机构这两项业务资格,中国证券行业的仅存的竞争优势将彻底消失。
  2.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
  2002年后,证券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的问题愈显突出。一是盈利结构不合理。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中,来自经纪、证券投资和承销业务的比重一般高达90%以上,其中经纪业务又占到60%以上。二是利润总额表现出较大波动性,受到证券市场行情和交易量的极大影响。这种传统盈利模式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粗放式经营。由于过去的十多年中国证券业受到较高垄断佣金政策的保护,证券公司逐步形成了一种“高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因此,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
  3.各家券商之间特色不鲜明,导致行业内竞争过度
  国内证券公司,无论是大券商还是小券商在服务模式和产品上有非常强的趋同性。目前券商服务内容和产品架构基本相同,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均以短信、电子邮件、QQ客户群为主。目前券商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乏客户长期价值实现和客户细分,基本都是围绕产品、服务和业务构建的,相同的产品和同质化的服务造就各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雷同,过多的竞争者在同一市场上,导致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很难形成独立的竞争力。
  (二)业务受到来自行业外部的渗透和挤压
  证券公司三大主要业务已面临或将面临来自如银行、保险和信托业的渗透和挤压。随着银证转账、“银证通”等银证合作业务的开展,在银行业网点优势的冲击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将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可介入到财务顾问业务等原先属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领域;商业银行还可以申请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从而进入发行承销领域。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型保险等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构成竞争压力。因此,来自行业外的竞争者的渗透和挤压使得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窄。
  (三)缺乏专业后备人员,不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我国证券业缺少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科研技术人员以及能充当领军人物的高层管理人才。证券行业缺乏人才,不完全是绝对数量上的缺乏,更多的是质量上的缺乏。即面对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没有足够的高质量人才与之相匹配。人才短缺已经构成了我国券商发展的瓶颈,使其在业务创新、市场开拓上面临困难。
  三、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
  (一)实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从通道盈利模式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后,证券公司的理念、规则、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都将发生变化。服务盈利模式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最佳服务,通过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来实现公司的成长。在产品上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第一,重组现有的经纪服务模式,向以经纪人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第二,加强承销发行服务;第三,积极探索资产管理服务的新模式;第四,尝试创新性的服务产品,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等。
  (二)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公司竞争力
  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所需的人才。既要争取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和高层管理精英,也要吸纳具有发展潜能的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形成年龄结构互补、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的人才队伍。其次,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成熟的激励机制不仅仅指高薪,还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及对人才不拘一格赏识和重用的领导。最后,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种在职培训,更新其知识体系、强化业务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降低公司风险
  l.建立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
  通过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进行及时监控,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风险预警与监控指标,以综合类券商为例,其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制度与管理风险监测指标、资本风险监测指标、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经营风险控制监测指标四个子指标体系组成。同时要建立一套监测预警的工作制度,才能确保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和执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规范经营的基础。建立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明确各部的职能和各岗位的职责,分解业务环节,做到业务操作程序化,达到各项业务活动都有相应的部门责任;每一项风险决策和业务风险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每一岗位在自己的权限内承受各类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负责的目标。
  3.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建立以证券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为主导,以证券业协会、国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同业监督、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为补充,综合运用法律、自律、中介等手段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网络体系。完善监管程序,证监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监管部门,把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证券法规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机构审批、业务管理和监督稽核统一起来,自上而下形成协调运作、目标一致的风险监督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风险的券商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分析研究、监督、约束和控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行业自律性
  必须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制度来保障防范证券市场的风险。完善法律制度的重点不在于多立法,而在于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来保障已有法律的可实行性。
  发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证券业协会要依靠自身优势,在规范证券机构的经营行为、推进证券业务创新、强化风险控制、加强证券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与国外同行交流、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伦.我国证券业的现状及走出困境的思考[J].河北企业,2007(2):24.
  [2]王坦.我国证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58.
  
  作者简介:李义福(1964-),男,山东栖霞人,硕士,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