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及其局限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扭曲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必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关键词】经济发展;GDP崇拜;发展观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建国以后,我国长期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整体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此发展取向的引导下,一些领导和学者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唯一硬指标。GDP长期以来可谓中国经济的第一指标,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与GDP密切关联。[1]甚至有些地方将经济发展指标作为判断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政府工作的核心是“招商引资”,大搞数字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考核官员的核心指标也是GDP的增长率。这就必然地导致了政府经济监管职责的缺位。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往往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是在特殊发展阶段一些人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误读和偏离,这一发展理念在事实上带来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它有其本质错误和局限。
  
  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
  以国家为代表的政治上层建筑,虽然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受之制约,但它始终对经济社会发展就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国家制度和民主法治是否健全,公共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等,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单一指标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但严重忽视了资源基础、政治文明、社会成本、社会福利、公平分配与社会公正等诸多方面,无法显示这些物品和劳务在市场之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无法估算并显示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付出了多么沉重的社会代价。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扭曲社会发展的目的,必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
  经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应表现为社会财富和物的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增强、自由与权利的扩大、整体生活质量提高,表现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GDP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GDP是一个侧重于物质方面的量化指标,对于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幸福程度来说并不完整,在很多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隐藏了人们福利的下降,因为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很难被简单地包含在一个数字中。离开了人的主体作用和精神价值来谈社会发展,就会导致见物不见人,为追求财富、实现物欲而不择手段。没有对人的主体性关怀,没有对人的权益的保护,不重视人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就会蜕化变质,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必然导致对社会精神文明作用的漠视
  精神文明主要是指与物质文明对应的社会的思想意识、科学文化、伦理道德等。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已是人所共知的,认为精神文明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依据。恩格斯认为“政治的和思想的”条件“对于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影响”。在《反杜林论》中他进一步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4]。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在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增长时,民众的健康、教育、艺术和社会精神文明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使经济增长变得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个社会就可能失去前进的航标,经济的发展就可能失去智力技术的保障与精神动力的支持,从而无法实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马克思主义是从人与自然一体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的。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因此人类要善待自然,妥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只求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未来理想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以达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5]。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引入GDP这一概念时,一些社会科学家就对其本身的不足发出过感叹;到了70年代,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GDP更是受到激烈的批判。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著名的学者,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从实践来看,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它只是一个“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体现;一个社会如果经济不能有效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和基础。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6]。但并不是将经济发展的功能绝对化,而是认为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7],恩格斯曾把那些否认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影响的观点称为“荒谬观念”。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参考文献:
  [1]蔺丰奇.从GDP到GNH:经济发展价值坐标的转变[J].人文杂志,2006(6):33-35.
  [2]王和平.努力克服“GDP崇拜”[N].海南日报,2008-10-2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两型社会”背景下技术价值的生态取向》(项目批准号:10YJC720021)。
  
  作者简介:廖志鹏(1972-),男,湖南新化人,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现代科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