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可以结多少苹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云路
将一个苹果切开,可以很容易地数出里面有几粒种子。然而,当一粒种子发芽后,很少有人能够预知长成的大树日后会结出多少苹果。
引起我兴趣并且感动的正是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路乞今年65岁,是一位可爱的外国老头。退休前,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名片上的头衔为“法学博士”。20多年前,路乞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用他学到的汉语自我形容为是一种“缘分”。遂决定退休后定居中国,并爱上了一位中国女人。
“路乞”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意思是“路边的乞丐”。我是在电视上认识这位老人的,其时他正带领着上千名志愿者在南方的一座城市沿路捡拾垃圾,志愿者中包括教师、警察、官员、学生和儿童,还有下岗工人。路乞和志愿者们所到之处,路上的烟头、废纸等各种废弃物纷纷被“请进”垃圾桶,道路转瞬间变得整洁起来。在路乞和志愿者们的感召下,不少行人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捡拾垃圾的行列。
报道说,路乞刚开始捡拾垃圾时,不仅一般人无法理解,就连他的中国夫人也不能接受。一个在大学任教的老人赤手在街道上捡拾垃圾,按照人们通常的观念,不仅与自身的身份不符,且形象不雅,又很不卫生。他的夫人怀疑,这样的行为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究竟有多大作用。
但路乞坚持。他说:“我重视我的‘环境’。我只希望我生活的城市更干净、更美好。”作为一个中国通,路乞在中国有许多朋友,也去过很多家庭。他很坦率地批评道:“一些中国人的家里是非常干净的,可是一出家门几步远就很脏了。这不是卫生习惯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我要捡的不只是路面的垃圾,更是人心里的垃圾。”
关于环境,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而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懂得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具体到一方政府,一个企业,一个个人,怎样把自己的行为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却仍然是不容乐观的事情。
每当我们在城市街道漫步时,总难免踩到那些几乎遍布路面的痰渍,当然还有时不时出现的动物粪便。许多人习惯随地吐痰,并不认为“有什么”。我看过网络上的有关讨论,相当一些人说:“随地吐痰缘于无奈,因为城市空气太坏。”关于城市的空气问题显然属于另一个话题。但我无法认同因为空气不好就可以随意吐痰的论调。
不久前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因为会议地点选择在闹市区,停车多有不便,我特意没有开车。会议结束后,刚刚认识的一位朋友得知后主动提出送我一程。坐进他的车里,他并不急于发动车,而是掏出一块湿纸巾擦手,边擦边解释:“会上跟那么多人握过手,要消消毒。”我自然表示理解。现在社会上传染病那么多,适当的卫生习惯很必要。没有想到的是,他用湿纸巾仔细地将手擦净后,按下车窗十分优雅地将湿纸巾抛到路边。我心里顿时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有些不自在。
20多年前曾有读者问我,假如有一天我不再写作时最想干的是什么?我当时回答,做一个环境保护者。我在《新星》和《龙年档案》中都写过盲目发展经济对环境产生的巨大破坏,而这种破坏近年来更早已超出了我所描写的程度,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我们常常感觉无奈,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既不掌管权力又无法在媒体发声的普通人就真的对环境无能为力了吗?
我欣慰地看到身边一些年轻人的变化。一次我去香山,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在山上捡垃圾,每个人手拎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战利品”。我装作不知情地问他们:“为什么你们的队日活动不像那些游人一样去爬山?”孩子们立刻向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老师说,这座山这些树等我们老了还会在。”
再回到路乞。他孤身一人在路上捡拾垃圾面对别人的质疑时说:“我不是在捡垃圾,我是在做教育。”他又说:“教育是一粒种子。种子就可以生根发芽。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粒种子,但是你很难知道一粒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
多哲学的一句话。如今,路乞这粒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他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带动了上千志愿者美化环境,他的事迹更通过媒体传播使千千万万中国人感动。相信受此教育的队伍还会进一步扩大,成为一粒粒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2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