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桂霞
摘要:早期识别老年无痛性心机梗死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或动态监测,以早期诊断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①突发不明原因的心衰或原有心衰症状加重;②出现原因不明的周围循环衰退竭;③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恶心、大汗,虽经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④肺心病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有必室性心律失常,但不能以呼吸道感染解释者,经正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⑤突然抽搐,意识不汪等脑循环障碍伴有心律失常者;⑥在多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因上突发胸闷、憋气、全身大汗及血压明显下降者;⑦严重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而无原发病可解释者。
关健词:改善 心衰 呼吸困难 感染 胸闷 腹痛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不少见,由于不具有典型特征性疼痛,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故难以引起病人和医务人员的重视,以至延误就诊,甚至误诊和漏诊。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老年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高治俞率提供依据。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199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梗106例中,32例为无痛性心梗,均经心电图、血清酶学监测并结合临床表现,符合1997年AHI心梗诊断标准,发病年龄最小62岁,最大92岁,平均75.6岁,其中男18例,女10例。
临床特点 首发症状为休克4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0例,胸闷气短7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4例,头晕晕厥3例。诱发因素:无诱因者18例。有诱因者14例,其中情绪波动7例,疲劳3例,饱餐2例。排便用力2例,心电图有典型Q波及ST-T波变化过程者18例、无Q波梗死14例,梗死部位,前间壁8例下壁9例,前壁5例,广泛前壁6例,高侧壁4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11例,脑梗死6例,肺心病并感染3例。
治疗及转后:所有确诊和即便未确诊而高度怀疑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绝对卧床,心电监测,吸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血运,营养心肌,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结果病情稳定好转20例,死亡12例。
二、讨论
1、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1)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我国,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1/4~1/3,且随年龄增长而胸痛减少,国内文献报道,>80岁高龄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占50%,本组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占30.2%,其原因可能为:①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痛觉迟钝,痛阈升高。②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形成缓慢,侧支循环广泛建立,心肌逐渐缺血缺氧,向血中释放致痛物质少,不足以引起疼痛。③有时冠状动脉突然闭塞,使缺血坏死心肌来不及释放足量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稍引起疼痛。④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心排血量降低,致脑供血不足,对痛觉敏感性降低,且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常成为首发症状而掩盖疼痛。
(2)无痛性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 本组32例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均患有1种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慢阻肺病史,这些疾病本身及其发展往往掩盖心肌梗死的急性症状,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23例,占71.9%。其原因可能为:①高血液患者长期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神经末梢变性,传入神经的功能被阻断,从而使痛阈升高;②糖尿病患者心脏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的病变严重。痛觉传入神经末梢异常变性坏死,导致痛阈升高。
(3)无痛性AMI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其原因可能为:①无AMI早期心电图记录和动态心电记录和动态心电变化观察,对可疑病例未采用附加导联记录;②原有束支或分支阻滞或心功不全,长期服用地多率平可抵消已改变的梗死ST-T。③多部位梗死或多发性梗死,梗死向量相互抵消。④无Q波梗死
(4)无痛必瓦肌梗死率高,其原因可能为:①患者就医晚,确诊亦较晚,延误了治疗时机;②年龄较大,如心力衰竭、休克、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较多;③部分患者于体检时被发现,漏诊率高,也与病死率有关。
2、老年无痛性心机梗死早期诊断 早期识别老年无痛性心机梗死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或动态监测,以早期诊断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①突发不明原因的心衰或原有心衰症状加重;②出现原因不明的周围循环衰退竭;③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恶心、大汗,虽经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④肺心病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有必室性心律失常,但不能以呼吸道感染解释者,经正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⑤突然抽搐,意识不汪等脑循环障碍伴有心律失常者;⑥在多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因上突发胸闷、憋气、全身大汗及血压明显下降者;⑦严重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而无原发病可解释者。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6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