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利用实验的方式探讨在不同吸氧流量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减轻情况。方法:首先,医护人员选取32只家兔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在家兔的AMI动物模型中,通过家兔气管插管吸入100%的氧气浓度,比较在不同氧气浓度(008,12和18L/rain)下吸氧浓度对于AMI的作用,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表示为吸氧效应指标,心电图、心肌酶、心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代表家兔的心肌损伤指标判断标准。结果: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当动物体内形成了AMI模型之后,它们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有所下降,并且家兔心肌损伤的程度也和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降低有关,动物体内吸氧能力增加程度和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降低程度持平,除此之外,当动物体内的氧饱和度大于等于95%时,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动物心肌损伤程度较轻。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反映出来的映氧情况来看,选择合适的吸氧流量,确保SaO可以达到95%,可以有效减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损伤。
【关键词】吸入疗法;血气分析;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605.9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243-02
目前我国治疗和护理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就是吸氧治疗,这也是帮助病人痊愈的最基本措施,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常伴有低氧血症,通过吸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张力,从而减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氧性损伤症状,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工作人员就应该了解到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压力到达什么标准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心肌缺氧性损伤症状,如果使用过低的吸氧流量,那么则不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病情,而使用过高的吸氧流量,又会导致患者肺部损伤,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在选择吸氧流量时,应该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压力达到一定的标准,保证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肌损伤症状。为此,本篇文章就利用AMI动物模型,探究了不同的吸氧流量对于减轻心肌缺氧损伤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体重在2.5-3.4Kg之间的健康家兔(没有雌雄之分)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5%的戊巴比妥钠静脉进行麻醉处理,完成之后将家兔固定到兔架之上,在家兔的四肢和胸部上刺入9号金属针头,将心电图机器导联线和家兔的尾部进行连接,观察并记录家兔6肢体以及胸部导联心电图的数据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保证机器没有外界无关因素的干扰,可以将家兔颈部的毛发减掉,将家兔的颈部正中央的皮肤切开,利用钝行分离的方式将实验对象的皮下组织和气管分离开来,然后选择3.5号导管插入到家兔器官中,选取家兔心间搏动最厉害的位置沿着胸骨左侧进行长切口处理,逐层将皮下组织的肌肉分离开,并且在保证不对家兔胸膜造成损害的前提之下剪开心包膜,将家兔的心脏完全暴露出来。完成以上的工作之后,再利用缘纶线穿过家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距离根部的2-3ram处,在线的两端进入2cm之后,利用6F导管形成一个圆圈,将线抽紧之后再利用纹氏钳夹紧,形成一盒完全阻塞的实验模型。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的效果,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人工呼吸机供氧的方式进行实验,按照吸氧流量的不同将实验的家兔分为四组,第一组设置的导管不进行吸氧处理,第二组将导管和呼吸机相连,呼吸机的工作方式设置为间歇正压呼吸,呼吸压力为2-4cmilO,设置频率为0.8L/min,潮气量为20ml,第三组患者的吸氧方式和第二组相同,只是第三组的频率40次/rain,潮气量为30ml,第四组患者的吸氧方式和第二组相同,第四组的频率40次/rain,潮气量为40ml。
2 结果
2.1 心肌损伤和PaO与SaO有关参与实验的4组家兔造成LAD完全阻塞模型的方法相同,但是家兔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程度大不相同,第一组动物的PaO和SaO一直较低,但是CPK-MB升高较多,第二组动物的变化情况次之,第三组动物的机体变化基本正常,心肌梗死的程度也是最轻的。
2.2 吸氧增加PaO和SaO水平尽管这四组动物造成LAD完全阻塞的模型方法相同,但是由于30rain之后的吸氧流量不同,最终导致动物的PaO和SaO水平大不一样,随着吸氧流量的不断增加,家兔体内的PaO和SaO也逐渐增加,但是第三组和第四组之间的PaO和SaO没有明显的差别。
2.3 血氧饱和度比较与第一组动物相比,第二组动物的心肌损伤程度比较低,经过吸氧处理,只有11只动物的SaO达到了95%,在8只处死的AMI动物中,有3只动物的SaO达到了95%。
3 讨论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伴有中度低氧血症,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心肌缺血坏死,心功能降低引起肺静脉压升高,最终导致患者肺泡水肿,除此之外,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会患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心功能不全是导致的低氧血症更为严重,在本次研究过程当中,有80%的AMI动物,吸氧条件在30rain时家兔的SaO较为稳定,并且有90%的家兔心肌组织缺氧会导致机体发生心脏电生理反正,心肌代谢和心肌收缩功能发生严重恶化,目前临床AMI治疗和护理的基本措施就是合理的吸氧治疗,通过有效的吸氧,可以提高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对心肌氧合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肌缺氧性损伤,除此之外,吸氧治疗也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等症状,既有医疗效果,又有很好的心理护理作用。然而在临床实验中发现,高流量的氧气对患者的恢复也有不利的作用,高强度的氧气流量会导致患者外周血管收缩,在此基础之上患者的心肌氧耗的大大增加,当吸氧浓度达到50%之上并且持续48小时之后,患者的肺部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吸氧流量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本次研究利用AMI動物模型、心电图、心肌酶、心脏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根据AMI缺氧的具体指标选择脉搏血样饱和度检测SaO,比较家兔体内SaO的变化。总而言之,根据患者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流量和吸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洪启,贾东林.预吸氧对大鼠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时脑皮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氮通路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11).
[2]吴国娇,王佩佩,赵玲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11).
[3]祝亚婷.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 世界灾害护理学会,2014:1733-17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