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和新生儿预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1,6-二磷酸果糖,研究組患儿静脉注射10%转化糖,对比治疗前后CK、CK-MB、LDH、AST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心肌损伤症状消失时间、心功能恢复时间、循环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为(151.48±7.26) U/L、CK-MB为(20.43±1.12) U/L、LDH为(128.04±5.18) U/L、AST为(57.30±6.26) U/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心肌损伤症状消失时间为(3.54±0.78) d、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83±0.39) d、循环恢复时间为(4.96±0.79) d、住院时间为(7.16±1.02) d、治疗有效率为93.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能快速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10%转化糖;1,6-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45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01
  新生儿围生期窒息是新生儿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窒息引发缺氧对机体造成全身性及多脏器官损伤,引发缺氧性心肌损伤,甚至导致缺氧性脑病,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给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痛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导致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引起脑灌注减少,加重脑损伤程度[2],对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受到广泛重视,临床治疗以改善心肌损伤、恢复心脏功能为主,进而达到减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目的[4]。本研究通过应用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6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平均 (39.64±1.03)周,发病时间平均(3.10±0.56) h,出生体重平均(1895.42±3.56) g。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平均(39.71±1.07)周,发病时间平均(3.16±0.49) h,出生体重平均(1887.91±4.07) g。两组患儿在性别、发病时间、出生重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时均采血检查心肌酶谱指标,同时检查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保暖、吸氧、维持血糖及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抗感染治疗、营养心肌等,同时口服三磷酸腺苷、Vit B6、辅酶Q10等能量合剂。对照组患儿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静脉注射250 mg/(kg·d)1,6-二磷酸果糖 2次/d,治疗时间为7~14 d;研究组患儿应用10%转化糖治疗,静脉注射5 mL/(kg·d)10%转化糖,疗程为7~14 d。治疗前后分别取股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活性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K、CK-MB、LDH、AST的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为(151.48±7.26) U/L、CK-MB为(20.43±1.12) U/L、LDH为(128.04±5.18) U/L、AST为(57.30±6.26) U/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心肌损伤症状消失时间、心功能恢复时间、循环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心肌损伤症状消失时间为(3.54±0.78) d、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83±0.39) d、循环恢复时间为(4.96±0.79)d、住院时间为(7.16±1.02) d,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产前、产时或产后等诸多原因导致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导致低氧血症、混合性酸中毒,引起缺氧并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新生儿窒息后缺氧性心肌损伤是围生期窒息缺氧后严重并发症。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可以依靠分解游离脂肪酸获得能量,当发生心肌缺氧时,脂肪酸分解过程受到严重抑制,因此机体完全依靠分解糖原获取能量。心肌糖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新生儿窒息缺氧状态下引起心肌缺氧,导致心肌细胞无氧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发生障碍,ATP减少,Na+-K+-ATP酶的供能障碍,导致心肌损伤。同时血管持续收缩,导致肺循环压力及阻力显著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引起心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缺血、缺氧状,致使这些部位心肌细胞收缩力明显减退,严重时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本研究通过探讨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CK-MB、LDH、AST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肌损伤症状消失时间、心功能恢复时间、循环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且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表明10%转化糖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治疗方式,对提高新生儿愈后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陈巍,何彩风.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79-180.
  毛庆花,林丽星,张志玲,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3): 226-230.
  邓海权,王恒秋,向杏群,等.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诊断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4(9):1053-1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6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