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d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听力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a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鼓室;甲泼尼龙琥珀酸钠;α糜蛋白酶;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繁杂多样,而且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群体也与日俱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耳闷塞感,听力逐渐降低,伴或不伴耳鸣、眩晕,往往有明显心情烦躁表现[1]。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导致听力持续下降。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多样,如鼓膜置管吹氧以及鼓室冲洗等[2]。近些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日渐成熟,有关资料研究激素联合黏液溶解剂治疗该病效果良好[3]。本研究旨在分析在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8例,经临床检查与分泌性中耳炎各项指标相吻合,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上的耳堵塞感、听力下降,均为单耳发病,耳内镜示鼓膜内陷,出现一定的浑浊,而且具有比较低的活动度。排除鼻咽部意外受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鼻咽癌等患者,排除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9例。对照组男51例,女48例;年龄17 - 79岁,平均(49.7±13.8)岁。试验组男50例,女49例;年龄18 -78岁,平均(50.2±11.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行外耳道消毒,鼓膜穿刺,抽吸干净中耳内分泌物。对照组向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0.2 mL,每3天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7d。试验组消毒外耳道后,向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30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2%利多卡因0.2 mL混合液,每3天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7d。两组消毒后需要将患耳保持朝上的位置,在该姿势下进行注射,然后保持30 min。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鼓膜内陷完全减轻,中耳炎症状完全好转,骨气导差< 10 dB;②有效:鼓膜内陷有明显的缓解,中耳炎症状逐渐恢复,骨气导差> 10 dB,但相较于手术前明显改善;③无效:均不符合上述指标。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鼓室压和语频气导听阈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显效53例(53.54%),有效33例(33.33%),无效13例(13.13%)。对照组显效42例(42.43%),有效34例(34.34%),无效23例(23.23%)。试验组临床有效率(86.87%)高于对照组(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试验组鼓室压(-141.52±16.21) daPa,对照组鼓室压(-140.31±15.51) daPa。治疗后试验组鼓室压(-86.92±10.31) daPa,对照组鼓室压(-110.48±2.49) daPa。治疗前试验组语频气导听阈(49.05±8.68) dB,对照组语频气导听阈(39.65±9.05)dB。治疗后试验组语频气导听阈(28.35±7.37) dB,对照组语频气导听阈(27.71±9.73) dB。两组治疗后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繁杂多样。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体现在头晕,有耳鸣、痛、胀、闷甚至堵塞感,伴随听力逐渐降低。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听力快速降低甚至失聪。有资料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愈。中耳通过咽鼓管和外界相通,所以如果咽鼓管出现堵塞状况,中耳黏膜就会吸收中耳内的气体,导致中耳负压过高,导致黏膜静脉明显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逐渐将大量渗液蓄积在中耳内,从而导致中耳炎发生[5]。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多样,如鼓膜置管吹氧以及鼓室冲洗等。近些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日渐成熟,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不相同,仅进行鼓膜穿刺,将引发炎性的渗液吸净,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患者未进行药物治疗,很难维持疗效,所以会反复发作[6],有关资料研究激素联合黏液溶解剂用于治疗该病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86.87%)高于对照组(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内注射a糜蛋白酶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听力水平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吴祖良,苏立众,蒋学范,等.α一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82-183.
[2]郝建莹,关洁,姜俪,等.通耳窍汤结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5):306-307.
[3]周涵,陈智斌,王登元,等.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60-562.
[4]汪和平,吴鹤金,刘芳芳.α -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液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胶体的溶解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9,13(10):466.
[5]Sa Y U.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J].ChineseJournal of Ophthalmology&Otorhinolaryn-gology,2011.
[6]宋春利,白春香.α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鼓室內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3 19-1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