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首次注射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忠红 张春梅 周 萍 倪瑞菊 吕怀娟
【摘要】目的:研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首次真人注射练习的心理体验及该活动对护理专业教学双方的影响。方法: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学生首次注射时的心理感受、体会,再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首次注射对护理专业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动机与兴趣、正确地认识自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次注射护生有紧张、害怕、兴奋等的心理体验。结论: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关注学生心理,促进教学相长与反思;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护生;注射;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38-02
注射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也是日后在护理职业生涯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护理系多年来在注射操作技能练习时,采用学生相互注射即实战演练的方法,颇受学生的欢迎。本文旨在对学生首次真人注射练习的心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了解该活动对教学双方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护理系学习《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学生890人,共18个班级,其中男生47人,女生843人。研究对象都经过了一些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模拟训练,对注射方法(皮内注射和肌内注射)都经过了多次的模拟练习。
本次真人注射练习,即每个学生轮流扮演“护士”和“病人”,分别进行注射和被注射的练习,在注射前、后每个同学们就自己扮演“护士”和“病人”的不同心理和本次注射活动过程的感受进行描述;随机访谈5个参与注射带教的老师,然后就收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归纳、分析。
2 结果
同学们写了很多的感受、感想、感慨和感谢,经仔细阅读、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做“护士”的心理体验:不同年制、班级、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在首次扮演“护士”角色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兴奋、害怕、勇敢、新奇、激动、恐惧、焦虑、刺激、期待、开心、成就感等的心理体验,并在注射前后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心理。
2.1.1 紧张:95%以上的学生首次做“护士”感觉紧张。“双手发抖,无法控制”、 “双手无力,不听使唤”、“ 双手冰冷,手指僵硬”、“手心全是汗”、“双腿发软”、“脑袋几乎一片空白”、“心嗵嗵地跳个不停”等等,紧张心理的发生主要与平时的操作练习对象是模拟人而这是第一次真人注射、要求比较严格有关。在注射完后,学生们普遍由紧张转为兴奋,感觉自己很勇敢,很有成就感。
2.2.2 害怕:在做“护士”前,学生普遍感觉害怕,怕打痛了同学,怕打错了部位,怕针断了,怕自己的技能不熟练,怕同学不配合,怕老师的训斥,怕同学嘲笑自己等等,害怕心理的发生主要是担心彼此技术糟糕和心中有所顾虑所导致。在注射完后,学生们普遍感觉自己的害怕、担心颇为多余,没有必要顾忌太多。
2.2.3 兴奋:尽管紧张、害怕,但在操作前仍然充满了兴奋、激动、好奇,因为是第一次,更主要的是觉得自己终于学有所用、可以大显身手了,兴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注射结束后大多数的同学们还沉静在兴奋、激动中,“仿佛注射的不是生理盐水而是兴奋剂一般”,期待着下次真实的注射练习早点到来和有更好的表现。
2.2.4 遗憾:在注射结束后,同学们对自己整个过程的表现都感觉小有遗憾,毕竟这是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少数同学有自责、郁闷、内疚、沮丧等负性情绪产生,“连一副小小的针筒都拿不好,真没用”、“怎么一碰到真的就不灵了呢”、“眼高手低,连个小小的皮丘都不能一次性成功”等等。
2.2 做“病人”的心理体验
2.2.1 痛苦:同学们几乎都有过做病人、被注射的体验,记忆中曾经的痛苦被此次的注射练习唤醒,在注射前普遍感觉痛楚,“肌肉紧绷”、“眼睛紧闭”、“双手紧握”、“心揪着”、“眼泪不自主流下来”;在注射完后感觉没有预想的那样痛苦,也没有记忆中那么恐怖。
2.2.2 害怕:同学们几乎都害怕被注射,与小时候曾经有过的注射经历有关。其中最多的是怕痛,其次怕“护士”的技能不熟练,还有怕断针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是同学之间的练习,没有同学怕护士态度不好。在注射完后感觉害怕没用,只有面对,“忍一忍就过去了”。
2.2.3 勇敢:尽管害怕,痛苦,“病人”普遍在想着要好好配合“护士”同学,调整自己,放松自己,免得引起“护士”的紧张,并且思考自己如何做一名好护士,勇敢、奉献、合作的精神得以体现;少数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有些不满,“就蚊子咬一口,我却一直哭,真没用”。
2.3 学生体会:学生们在这次真实的练习中有很多的体会,他们深深感悟到亲身体验的重要,“理论用到实践会更深刻”、“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重要的是双方的心态,合作要好、沟通要畅”、“要认真,胆子要大、心要细”、“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锻炼”、“无论从自己或从他人角度都能学到很多”、“害怕、担心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学会面对和解决”等等;认为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同理心”、“很有成就感、满足感”、“找到了做护士的感觉”;不少同学从这一活动中反思了自我,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勉励自己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对未来充满信心;还纷纷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恩之情等等。
3 结论
对护理专业学生首次注射练习时心理体验的研究发现,该活动对改革教学方法、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师生反思与教学相长、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相同的心理体验,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多种不同的心理体验。从首次注射反映出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积极、健康,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和同学合作愉快,并为对方考虑,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每个学生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个人需求、专业学习的态度等等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就不可能相同。少数同学自始至终都表现得乐观、积极;大部分同学开始表现紧张、害怕、退缩,有的经过自我鼓励就可以得到改变,有的则需要带教老师或同学的鼓励才能改变;少数学生对自己整个过程的表现有些遗憾,对于负性情绪的体验,能调整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自己的缺点;极个别学生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消极倾向。
4 讨论
3.1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但“学生在模拟病区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机械性的模仿、机械性的操作现象[1]。”本次注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在与“病人”的沟通合作时,同学们获得了比较真实的感受,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在反思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中,不仅发现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还提高了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确立了今后的目标,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奠定了基础。
3.2 关注学生心理,促进教学相长与反思: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比较多地在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技能的示范,较少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学生之间真实的注射练习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耐心地带教、严密地观察、严格地规范每一个学生。因此,本次活动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心理方面,在给每个个性化的学生带教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展示。
阅读了学生心理体验的描述后,教师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引发了教师们进一步的讨论与学习。“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如何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沟通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学生的问题究竟何在?”、“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予以耐心、鼓励与支持”等等。
3.3 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才能形成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2]。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课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烦倦,同时也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在注射练习时,每个同学都和老师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描述,也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提供了平台,老师及时地反馈更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理解。此外,在注射中,“护士”对“病人”的不同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应对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意外状况,既锻炼了老师们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为同学们做了良好的示范。同学们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在与老师和“病人”的沟通合作中,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纪忠红.论学校教学模拟病区的建立[J]. 中华护理教育,2005,9(4):23-25
[2] 叶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4
[3] 李秋萍.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7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