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迁移能力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旧知识理解把握,到达学习新知识,即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也是学生学习的提升和深化,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Abstract: Existing knowledge experience, skill and some other factors often make some influence to students when they learn new knowledg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old knowledge to learn new knowledge is called transfer of learning. Transfer of learning is learning’s promotion and deepening.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transfer capacity and make our chemistry class more effective.
关键词:化学培养 迁移能力
Key Words:chemistry;cultivation;transfer capacity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的我市中考化学试题,有许多问题是教材中未出现的,而是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形成迁移能力
培养迁移能力,教师应注意优化教学思路,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创造条件。一般来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般规律,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能进行联想和比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有意识地提供迁移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迁移习惯。解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要善于借题发挥、扩展思路、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即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多解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更好在应用知识。
二、链接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有的同学在学习中过于重视对知识个体的孤立、机械性记忆和理解,就事论事,割裂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融合性理解与应用,阻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需要我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让学生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物质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等到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让学生依据化学反应原理中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即密度、可溶性有无危害性)选择收集装置和贮存的方式,从而顺利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三、重视过程,培养迁移能力
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已有的化学知识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弄清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各化学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概念、理论的关键词、化学用语的含义并加以运用,找寻其中的一般规律,潜移默化之间形成对化学知识的迁移。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通过探究实验的感知、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反应实质的微观分析,得出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引导学生分析推断出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等。学生不但知道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而且知道为什么不变,更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释一些如“点石能否成金”这样的实际化学问题,也就轻而易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增强学生化学知识的迁移意识。
四、突出练习,培养迁移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当然重要,因为没有知识,应有知识也就成了无水之源。但是,学习知识不仅仅是把知识贮存在大脑中,而是最终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教师给学生答疑解惑,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使用所学知识去解答,这些正是我们学生要模仿和实践应用的。如:在学习甲烷与氧气反应后,学生都能顺利写出其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这时再告诉学生,甲烷也可以与氯气反应,让学生试着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就自然仿照甲烷与氧气反应的例子,很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4Cl2=CCl4+4HCl。再比如:①将a克食盐完全溶于b克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②20℃时,将a克食盐溶于b克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看似相同的题目,实际有很大的不同:②涉及溶解度、溶液是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内容,而①只要考虑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就可以了。还应注意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思维定势;当学生的思维定势形成以后,又要通过训练,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建立、发展和强化更具一般意义的思维定势,实现学生的所学知识迁移。要使学生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如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学习,通过前面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不难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但在选择反应物时,受氢气反应原理的影响,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制取氢气,而大理石只能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这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求同的同时,要注意特殊情况,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总之,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知识的迁移,教学始终离不开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论》 刘知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0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