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中学数学是从小学数学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形式到内容到知识点,都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初中的课程数量及其难度也都比小学阶段大大增多。初中学生的心理又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又可能丧失信心。如此种种因素,极易造成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文章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数学的自身魅力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了激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氛围、激发兴趣、自身魅力、质疑问难
  Abstract: Maths in middle school is the key time to transfer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mage thinking to abstract thinking, from form to content then to knowledge points, which seems boring. Both the class quantity and difficulty is increasing heavily. Besides the psycholog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unstable, and easy to be disturbed by outside, for instant, when they meet a problem, they may drop it. As the factors above, it is eas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lose interest during their maths study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invoking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middle school maths from teachers’ class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beauty of maths itself and so on.
  Key Words: teaching atomsphere, interest invoking, beauty of maths itself
  现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其核心环节仍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而课堂上要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乃关键之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将会变成老师“要我学”的强制行为,其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笔者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要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建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来唤起学生的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教师着重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由此而
  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学生厌学,上课违纪,不完成作业,教师处理时往往方法简单、粗暴,自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举止非常“严肃”,动辄就训斥学生,会使学生精神紧张,给学生造成一种压抑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弃“师长的架子”,换掉“严肃的面孔”,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生,即使心中有某种不快的事情,也要用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教学时要以得体的教态展现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而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用自己的言行、情感感染每一位学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教师教育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的工具。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字斟句酌,只要教师的语言交际传递适当,或者适当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就会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学生会如坐春风,兴趣盎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不同,语调、语速的调节就不同,如描述定义,就要有轻、重、缓、急的语调,它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起到很大的作用;证明数学定理、命题时语言就要准确、精练,让学生体会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在讲一些枯燥乏味且易出错的内容时就可使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是姓‘正’或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用流畅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得多。
  三、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按不同的内容设计情景教学,选择恰当的课型和手段,可促使学
  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情感教育更有效地发挥。如“1”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总工作量为1,同角的正余切函数的乘积为1,两个互为倒数的乘积为1等,展示这种科学而有趣的数学现象,必然会引起学生极高的兴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把学生引向追求数学的奥秘的乐趣之中。又如在教学“统计与初步”时,教师就可分组让学生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数据,如本班或本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然后把收集到的数据按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分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改变了因枯燥乏味而造成的厌学现象,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给予适当的鼓励,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都感悟到“我能行”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就会对学生积极探索及学习效果起到诱导作用。
  四、 用数学的自身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自身的魅力在于它所具备的逻辑的连贯性,理论体系的完备性,教学的
  直接与间接的应用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魅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情感功能与教学功能浑然一体,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本身的社会价值。如数学中的“数”它是按照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这样一个体系进行安排教学的。教学中要步步深入,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类比,归纳,从中发现其规律并按要求掌握。当学生发现自己学习取得成功时,就会获得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另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而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来进行,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我们学校在去年给操场到厕所这段路面铺砖地时(场地中有小路、花坛等),教学中恰好讲到镶嵌这节内容,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到实地测量一下,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我们的学校要买多少砖,并把设计方案和购买数量上交学校。学生经过实践发现,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小路、花坛的相关数据,再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估算大约需要多少砖,最后要动脑筋思考,如何把砖进行分割,来铺设不规则的地方,并且要做到不浪费。在经历了发现、分析、讨论、实践、交流的活动过程后,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在完成这道作业当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充分体验到了学数学的真正价值,切实感受到数学的真正魅力,不由大声惊呼:“学数学真有用!”从此学习兴趣陡增,成绩大幅度提高。
  五、 质疑问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唯有新鲜的事物才能给人以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
  正主人,就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提问存疑,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巧妙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有的同学会马上去翻阅课本找出答案,有的同学会互相探讨、交流找出正确答案。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比较、归纳,寻找答案,这正是教师的希望所在。
  总之,在长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总是坚持以鼓励为主,赞扬为主,积极评价为主的原则,用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数学自身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愿意上数学课。事实证明,应用心理激励法到数学教学中,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促使学生在快乐中求进取,求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0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