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自身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预科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预科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提高预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当今信息社会中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就必须对预科学生计算机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加以改革。预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连接着并受制于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也连接并制约着计算机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1.教学内容实行预补结合的方式
   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模式,多么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如果所选的教学内容不合适,再好的教学模式也发挥不了很好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一直是以“计算机基础”为主要内容而展开教学的。开始的一些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逐年提高,我们所讲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学。所以再给学生讲这些内容就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对学习计算机不感兴趣,进而就影响了课堂教学,自然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我们这次改革的思想定位-以预为主预补结合。围绕这次改革的中心思想,我们首先根据不同班级计算机基础的情况,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补充讲解,然后开设C语言这门课程。对C语言这门课程进行基本的讲解,为学生上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起到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性教学的作用。也让学生一年的预科学习真正有所收获。由于学习了新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也为学生的大学计算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2.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突出计算机课程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确实实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优化。 比如对一些实际操作型的问题, 教师没有必要花课堂时间精讲, 而应结合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应用中去掌握, 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学生地位的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变为互动教学,即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过程。
   2.4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极快, 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终身享用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筛选、捕捉有用的信息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 并且在今后的大学学习中, 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使学生逐步获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并且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增强本领的能力。
  3.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形式为主
   教学方法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表现形式,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近年来我们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头疼的是,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无法在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行建构,于是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我们在这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根据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创设一个任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授Word软件中的“表格制作”部分时,以往都是让学生制作课程表或是成绩统计表,学生没有兴趣。现在上课创设情境时,将“月历的制作”引入进来,然后围绕这个任务展开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觉得很新颖,很感兴趣,既有图片又有表格,这样听起课效果会很好,学生更愿意实践亲自完成任务。再比如,学习C语言,就找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例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语言编程的意义。学习起来就会更感兴趣。“任务驱动”这种形式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考核办法的改革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应建立健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以此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规范化, 我们建立了笔试和上机考试想结合的方式,统一命题, 统一考核, 统一阅卷。考试既要面对计算机水平测试, 又要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应以考核实现的功能与学生的能力为主。这样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考试的题目上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超出考试大纲的考题和那些过时内容、不便记忆、记住又无大用且易忘又易查到的知识性考题, 严格避免在试卷中出现。使考试既合理检验学生学习成绩, 又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平时对学生的到课、听课、回答与分析问题、上机、作业等进行考核。
  结束语:
   通过上述教学的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机课枯燥难学, 消除了畏难情绪, 在学习中敢于大胆实践。
   其次,预科计算机课为大学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较好的完成了计算机学习任务。
   最后,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灵活的根据当今计算机的更新情况开展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唐迅. 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田希山. 对预科学生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7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