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建设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工作技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满足社会对外向实用型商务人才的需要,就必须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实训实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创建专业特色,提高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办学质量,走出一条崭新的外向实用型商务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高职国际商务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发展,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融入了全球经济,其对外贸易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所制造的产品在各个层次全方面参与到国际竞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WTO中的地位。伴随着国力的提升和进出口产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加,中国的外贸企业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但很多的外贸企业缺少外贸专门人才,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显得尤为显著。因此,基于这种原因,近年来各大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或者国际商务专业,以务市场之需,提高招生生源的数量。目前,高职类院校所开办的主要为国际商务专业,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主要以实用为主,培养能直接企业第一线从事技能、生产、管理、服务型的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教育不能完全按照本科教育中重理论、重知识、重学术研究的方式来进行,而应该更加侧重社会需要、更贴近企业实际来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系统和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与操作技能,能够服务于外贸企业第一线,充分地熟悉企业产品的功能与用途,并能用良好的英语交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外向型、实用型高级商务人才。学生经过三年制专业的培养,毕业之后即立刻可以在进出口公司、海关、商检部门、国际货代公司等从事外向型商务活动,不需要企业或组织另外安排岗前培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满足社会对外向实用型商务人才的需要,提高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办学质量,就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从专业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着手,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实训实习环节等多个方面,这是培养外向实用型商务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认真审核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中,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实用性的公共课与基础课占了很大部分比例,这部分课程能够满足本科类院校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更注重实际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应该重新审核与修订先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理论性强但缺乏实用性的课程进行删减,增加例如《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商品编码》等外向型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强,技能要求高的专业方向课程,并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当地调整各课程之间的学分比例以及总课时数量,优化整个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
2.采用“课证结合”方式培养人才
“课证结合”指的是双证教育,即把专业内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起来,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候除了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要再获得至少一门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即达到“双证”毕业。这样,学生可以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于一体,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使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专业负责人应该注意合理选择职业资格考试的项目。对应不同的考试项目,在课程设置中予以体现。目前从事外贸经营活动所需要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外销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等,各岗位工作性质不同,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学生在毕业时,若能取得一门或两门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助于他顺利地找到工作岗位,并熟练上手,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专业负责人应该从“课证结合”的要求来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并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培养职业素质能力的教学体系。同时还应注意到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时间,在设置与考证内容相关的专业课程时应该注意其开设的学期与考证的时间相对应,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及时地在完成了该职业技能课程学习以后参加考试,获得该项证书。对于课程的课时比例分配要合理,所开设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课程,其实训课时比例部分应该要高于理论课时部分,突出学生在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技能训练,加大实训力度,利用国际商务专业模拟实训软件以及各种资格证书的相关软件,加强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期让学生顺利通过各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实际操作部分。
三、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1.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一种对双方互惠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但当前开展的校企合作更多地是依靠的专业负责人或者专职教师私人的人际关系产生的,这种机制难以持久化和深入化,往往在一届学生毕业之后,后续的学生很难对其再度继续开展。因为这种仅仅依靠私人关系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往往成为企业的负担,在此过程中企业投入大而回报低,因此难以坚持,也不能使合作深入化。所以,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时候,一定应该考虑到企业的需要,建立一种双方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合作机制。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从宏观的层面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政策上的肯定,可由政府和高职院校共同为校企合作企业颁发荣誉证书,提升企业在社会中的公共形象,使企业产生荣誉感,增加其无形资产。同时,政府对于校企合作企业应该在进出口或国内经营方面给予一定幅度的减免税或提供专项经费的方法,让企业获得实际受益。这样企业既在经济利益上得到了补助,又收获了社会形象,使企业认识到参与校企合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积极性。
2. 广泛开展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专业负责人应该多到外向型商务企业去参观、调研、交流,了解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岗位的设置,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这些企业相互合作,在学院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些企业优厚的条件,在企业中建立外贸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能够到这些企业去顶岗实习,增加实际的工作技能,以学助工,以工促学,将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也欢迎企业到高职院校挂牌,采用校企合资的方式创办校办企业,企业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要求来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校办企业的员工,直接由企业人员完全按照公司的制度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合格后聘用上岗,为企业工作并创造财富。这样即节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了招聘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又有利用企业将自身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学院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教育中来,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储备人才资源。
除此以外,对于专业课程的开设,学院还可以征询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由企业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外贸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与学校一起制定和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大纲,确定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专家可以定期来高职院校举办专业的职业讲座,帮助在校大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认清行业对人才的素质与技能要求,了解最新外贸形势。同时企业专家还可以对学院的青年教师不定期的组织培训或进行座谈,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又锻炼了实践能力,加强了整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最后,学院还应该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某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同时组织好专职教师随堂听课,学习企业人员的专业经验,从而实现校企双方师资力量的共同提高。
四、加强实训实习环节
1. 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一般很多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实训室都是从外购买仿真模拟软件,选用学校的一间机房作为场地来开展实验实训。这样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但由于软件中真实企业的资料较少,信息的仿真性较差,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该首先由学院投入经费,打破原来机房化模式的格局,建立完全按照企业外贸业务真实流程的各职能部门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之间,角色与角色之间按照物理上进行划分,使之更符合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然后,由学院出资配备所以各部门相关的设备设施,企业提供相关的项目,并拿出相关的所有资料,在实训室按部门、角色来共同完成该项目。通过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指导学生在完全的职业工作环境中进入岗位角色,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实训,远远比一般的仿真软件实训效果来得要好的多。
2.“工学结合”开展实习
“工学结合”是一种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工中有学、学中有工”的高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已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外贸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学习的间期将学生安排到这些实习基地去锻炼,增加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今后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期时间的设置上,应做到“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实习,可以在一个学期中,安排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上课,剩下的一半时间则安排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在学得了专业的知识理论以后,即立刻可以在企业中将其用之于实践,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回到学校之后,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和解决,拓展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群峰.浅论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8,(3)
[2]宁国强.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课程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3]姚彦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目标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4]钟雪梅.培养行业性外贸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5]宋建军.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