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再生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中弃置的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沥青再生技术的生产和施工方法,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适用范围
目前,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已成为我国道路的主要形式。但是沥青路面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容易受交通应力、温度应力等影响,造成沥青老化、结构层损坏,从而使其路用性能降低。因此,沥青路面必须定期的进行养护和改造,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通常进行弃置处理,这样做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使用新沥青混合料重新铺筑成本太高,且废旧混合料作为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资源被弃置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课题。
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与部分新集料与新沥青(及再生剂,必要时)适当配合,重新拌制获得满足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1.沥青再生方法
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四大类,即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厂拌冷再生。
1.1 厂拌热再生技术
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废旧沥青混合料料运至沥青拌合厂,通过破碎、筛分,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比例的新沥青材料、再生剂(必要时)、新集料在热态下混合、搅拌,形成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再按照与普通沥青路面完全相同的方法进行铺筑。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新建及改建沥青路面的中面层及下面层,即热拌中粒式及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等级道路,一级公路及其以下等级道路,新建和改建沥青路面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的热拌细粒式、中粒式及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城市支路、下级及四级公路以下道路沥青路面养护。根据国外经验和室内试验研究成果,只要采用适当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具有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同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
1.2 就地热再生技术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利用设备现场加热旧路面面层至要求的深度,翻松旧路面,并添加还原或再生剂,重新铺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因添加了大量的还原或再生剂,其路用性能和耐久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其适用范围也不及厂拌热再生广。
就地再生机组主要包括加热系统、路面翻耙系统、再生搅拌系统、摊铺系统和压实系统等。在二十世纪90年代前期,该技术曾被认为是道路工业的一次革命。但是,以后的实践已证明,现场热再生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太适宜于高速公路路面再生。主要表现在:(l)处理厚度小(2)无法有效调整配合比(3)对层厚不均匀难以保证质量要求(4)暂无法处理采用改性沥青铺筑的表面层(5)首期设备投资大。
1.3 厂拌冷再生技术
厂拌冷再生技术是用乳化沥青或热态低黏度沥青与常温的废旧沥青混合材料、新集料拌合成再生混合料,运至工地后,经摊铺压实而成路面的施工方法。厂拌冷再生混合料主要用作基层或底基层,这种工艺先铣刨沥青路面材料,运回稳定土搅拌厂,经过破碎作为稳定土骨料,加入水泥或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等稳定剂和新料(必要时)进行搅拌,然后铺筑于基层或底基层。这项技术虽未充分利用废弃材料中的旧沥青,但其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专用设备就可实现。对于不能热再生回收的旧料(如改性沥青混合料、老化严重难于再生的混合料),可以有效解决旧料废弃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国外被普遍采用,实践证明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1.4 就地冷再生技术
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对路面进行冷破碎、翻松,添加乳化沥青及其他外加剂,拌合、摊铺、压实而成路面的施工方法。就地冷再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专用再生机在现场铣刨、破碎、加入新料(包括乳化沥青或其它再生剂、稳定剂和集料,必要时)、拌和、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这种再生路面主要用于低等级路面和高等级路面基层(但将提高路面高程),适用于高级路面的面层,一般用于二级以下的道路;另一种方式是在旧路面上洒布再生剂封层,再生剂能渗入5~6mm,激活表层被氧化沥青的活性,并形成抵抗燃油泄漏的封层,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2~3年,这种再生方式其实属于预防性养护范畴,适用范围窄。
2.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范围
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可用于低级及四级公路以下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坑槽修补,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还可用于各级道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虽然成本较低,但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所修的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较长,路面也较平整,具有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同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更为广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废旧沥青混合料这一资源加以利用,这不仅保护了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降低路面修复成本。这也应合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型建筑的理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0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