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杰
【摘要】国外大学生很早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大学生不知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由于很多大学生从来就没有自己做过选择,没有做过规划,结果很多人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发展并不顺利。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从求学开始,到选择职业,在一个或几个组织内工作、发展,直至退休的整个人生历程的职业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人生职业环境因素的正确分析,能够科学地评价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正确的人生职业方向、奋斗目标和发展策略,使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满精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重要问题,可是我们很多大学生对此仍十分陌生。有调查表明,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对未来自己的职业问题,仍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在求学期间完成,这样,可以确保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提高综合能力,为职业选择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充分准备,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问题
大学生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要问题是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期,即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职业、承担工作和职务的时间过程。它是由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衰退期等相互联系的五个阶段所组成。(1)职业准备期,是在大学毕业以前。这是为将来从事职业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的时期。这个时期应当以学业为重,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社会作一些了解。(2)职业选择期,是在大学毕业后2年内。是事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科学地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以后的职业发展计划。(3)职业适应期,是在大学毕业后3~5年。在这期间,在找到合适工作后,要尽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学会共事,和谐地与人相处,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学会求知,要结合职业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4)职业稳定期,是在度过职业适应期到50岁左右。这是职业生涯中时间最长,精力最充沛,经验和教训最有体会,工作效果最好,发展和成就事业最宝贵的时期。此阶段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条件,不断修订目标,攀向新高度。要不断审视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路线和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尽快调整。(5)职业衰退期,是在50岁以后。此时是事业收获和人生享受的阶段。在岗是元老级人物,退休后可以安享晚年。这时的收获程度,是建立在过去职业生涯期前四个阶段完成好各自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三、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按社会需要选择的原则。就是根据社会需要设计职业生涯。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的制约,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我们的择业脱离了社会需要,这必将很难被社会所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的做职业生涯设计,要做到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2)发挥个人能力特长的原则。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重要原则。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按照目前的统计,社会职业就有2000多种,任何一种职业技能都是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为劳动者所掌握。每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是很短暂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社会技能。所以,能力特长对职业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3)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原则。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带有积极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和成功之母。如果一个对学习,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就,反之,一个人对学习或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去,因此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兴趣爱好也并不总是起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会是一种耗散力。
四、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后的挫败心理。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希望把自己的未来同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就工作和事业而言,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另一方面,又自以为经过大学的学习和锻炼已经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存在脱离实际的盲目自大的心理。(2)重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但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容易产生失落心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评价和职业选择时,越来越突出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自愿根据自己的专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愿碌碌无为。但是学生又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把事业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不愿深入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3)个人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存在比较明显的功利心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4)渴望竞争,但缺乏勇气的保守心理。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学生已意识到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通过竞争,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就表现为胆怯和束手无策,或畏畏缩缩、羞于自荐;或小心翼翼、过于拘谨:结果是该说的没说、该谈的没谈,错过机会;或,泊掉面子,竞争伤和气,不敢凭实力与他人竞争;或感到自己成绩平平,表现不突出,觉得能力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应聘、积极择业。因此,不少大学生产生了保守的心理现象。
据调查,目前我们的大学生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有近85%的大学生没有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的甚至可以说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培训专业教师,强化理论基础,提高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对大学生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丁世会.上海市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顼迎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