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超男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了普遍质疑,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实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进而探讨了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最终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对策。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学者关注。尤其是自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反对,开动印钞机,不断印刷钞票;而中国仍保持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增持美国国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俨然越来越高,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不得不提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本文则以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问题。
一、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的牙买加体系。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其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美联储通常以美国的利益为准则,忽视或至少是不关注其他国家的福利。其三,金融监管问题。金融创新和资本流动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但没有建立起一个全球统一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标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亟需改革,尽管目前美元的核心地位还不能从根本上被动摇,但由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所以未来国际货币格局将由一极向多极转变,因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可避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1.稳定全球金融体系。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关键货币之一,这会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稳定的全球金融体系。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对外宣称人民币不贬值,阻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近年来,我国努力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运行体系的透明度,保证了各国投资者对我国的信心,我国凭借良好的信用和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提高中国金融的国际地位。中国应在金融领域拥有更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期与其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经济权重相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9.5%,贸易依存度高达50.64%。然而,中国国际贸易中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务都是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更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所占的份额,在当今世界上几乎为零。
3.降低美元贬值风险。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外部经济饱受美元贬值的风险。美国每运用一次扩张性货币政策,我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就缩水一次。从短期看,可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正向效应减少损失,如购买技术,资本输出等;而从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不失为一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好对策。
三、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
1.非经济因素的阻碍。中国经济总量和非经济影响的增长和提升之路并不平坦。中国内部存在很多有待跨越的障碍和难关,比如资源与能源的缺乏和低效率使用,日益扩大的收入两极化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低水平的行政效率和国有资本的垄断,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可能严重阻碍中国的长期发展。因此,要想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迈上一个台阶,就得先解决好中国非经济因素阻碍的问题。
2.资本项目完全开放需要时间。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对于货币国际化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让中国做到这一点,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是因为在金融市场的规模、完善性和复杂性方面,以及在金融监管、宏观货币政策管理领域,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而且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只要人民币投放出去,离岸市场肯定自发产生一个汇率。所以在一定期限内,会出现国内官方汇率与海外市场自发形成的汇率并存的局面,这是在汇率改革逐步开放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没有人知道当前让人民币根据市场供求自由浮动会产生怎样不良的结果。
3.缺乏人民币海外派生机制。尽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愿意把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但在推行过程中,又不愿意使用人民币,原因就在于中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海外产生人民币的机制问题。离岸人民币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国内银行直接贷款给外国企业,外国银行给当地企业贷人民币。而目前政策不允许国内银行直接给国外企业贷款,所以只有东道国银行向当地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而当地银行也得向中国国内银行借入人民币。
4.地缘政治因素的阻碍。对于当前享有铸币税的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来说,绝不会甘心将已经占领的市场拱手相让。更何况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大相径庭,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会轻易放松对中国的遏制,一些国家肯定会充分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路。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对策
1.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中国是贸易大国,且贸易依存度过高,易受外部冲击。中国要充分发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就要将经济增长的动力放在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上,只有内外兼顾、稳健的经济增长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基础。
2.增强以本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能力。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规模决定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为现实的途径。中国政府应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试点城市的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信贷规模,通过救助机制为区域贸易伙伴提供人民币,帮助其政府或企业购买中国产品,以贸易渠道形成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扩展边贸本币结算功能,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3.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建设。目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无法满足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要求。国际货币要求交易充分便利,资金充分流动和资产价值能够合理预测,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只有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才能为持币者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其持币意愿。中国政府应把握当前美元面临贬值预期的契机,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促进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同时,继续使用货币互换协议等手段,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来推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产品交易中的使用。此外,也应当充分重视金融市场风险,稳妥推进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建立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4.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一国的国际形象对一国货币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历经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带头人;同时中国政府在东亚事务中一贯保持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虽然也为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中国政府的积极做法赢得了东亚乃至全世界的赞誉和信任,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一机遇,实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同时完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为资本回流做好准备。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代表应消极等待,而是应该有足够的耐性,在提升国力的同时,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既不放弃机会,也不在短期内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付出过大的代价。
参考文献
[1]宗良,李建军.《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决策》.《国际贸易》.2010(1)
[2]张宇燕.《人民币国际化:赞同还是反对?》.《国际经济评论》.2010(1)
[3]万晨曦.《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的困境及人民币国际化契约》.《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
[4]蔡珞珈.《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商业时代》.2010(1)
[5]郑小林.《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商业文化》.2010(1)
[6]王华庆.《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复旦学报》.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