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凌冰

  [摘要]分析了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国际化办学条件下应对挑战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其后效。作为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探讨了国际化办学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特色,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语言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留学生活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关键词]中外教合作教学;综合能力;需求分析;外语教学改革
  
  从1985年第一个《大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到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目前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的变革。就外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蓬勃开展,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培养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育理念,外语教育亟待从知识的获取转向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英语教学采用了和其他院校相同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国际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在国内和国外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语言需要,不能配合学院教学的整体要求。为实现国际商学院“高标准、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提高国际商学院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国际化办学条件下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承担起研究汉语环境下国际化办学的英语教学模式,按照学习者的需求和合作大学对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的高标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寻求一条顺应语言习得自然规律和高效的英语学习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无法实现国际化办学条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1.国际商学院招生录取时的前提条件是英语成绩高,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好,且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下,以语言共核为内容,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的基础英语教学明显滞后,导致学生对大学英语课不感兴趣甚至颇有意见。
  2.其他院系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国际商学院学生的目标是通过雅思、托福及合作大学的语言考试,其难度远远超过四、六级考试。基础英语教学无法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出国的严重后果。
  3.作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试验田和先导区,国际商学院在专业课方面一直致力于不断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其中绝大多数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35%的课程由外教面授,30%的课程为双语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外教讲授的专业课上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其工具的特性正在凸显,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融合到一起已成为国际商学院学生的迫切需求。这就对国际商学院的英语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加明确的目标。经过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还是不能以英语为工具,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
  4.大学英语统编教材为全国不同院校所有学生共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这类教材无法促进国际商学院学生在国内专业课的学习,也无法满足学生留学的需要,而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缺乏实用性和文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点正是国际商学院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际商学院在前两个学年为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开设了多达580学时的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效果仍不理想。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始终牵扯精力,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英语教学丧失信心,产生厌倦情绪并导致学生经常逃课。部分学生为了通过出国的语言考试,不惜到校外参加昂贵的英语培训班。一些外语界的专家认为应该压缩大学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时间,或者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后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不必再学基础英语。张尧学(2002)提出,“国家重点大学应该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这些观点给国际商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以极大的启示。
  
  二、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对策研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模式
  
  1.入学考试及入学教育。首先,在新生入学前增加面试(interview)和英语水平测试(placement testing)。面试由中教和外教同时进行,除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考查外,还对其性格、思维方式及处事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笔试采用合作大学提供的入学考试试卷,由听力和语法两部分组成,根据考试成绩优胜劣汰,择优录取。笔试的另一个目的是诊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已录取的学生成绩进行需求分析,对先前的教学计划再次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国际商学院学生的英语培训计划。其次,组织一系列入学教育讲座,由任课教师、大二的学生及回国休假的老生对新生在学习策略上给予指导,给他们以刺激和启迪,重新认识英语学习,并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动力。
  2.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教学,中外教师发挥各自特长,建构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外教英语语言和文化优势、中国教师外语教学经验以及他们对学生认知方式的熟悉,开展合作教学实践。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国内有关合作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中国学生尤其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合作教学的研究尚属空白。合作教学(co-teaching)是指由一名主讲人和一名或多名教学助手或合作者自愿联合工作,以互动和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合作形式。这些合作者拥有独特或互补的教学技能,通过可持续努力,发挥各自角色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为所有学生学业成功的目标共同努力。合作教学以协调的方式,通过合作教师之间共同计划、共同实施和共同评估完成整个教学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业成功(Bauwens&Hourcade,1995)。这种合作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原有的作用和授课方式,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对新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所有合作者对所有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模式一方面加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力,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得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都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语言教学中,由于合作教学是在交际理论背景下衍生出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支持交际教学法原则。
  3.与合作大学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外语教学效率。与合作大学协商制定适应国际商学院国际化办学培养目标的英语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把原为期两年的英语教学计划变成一

年的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并在第一学年末参加雅思或合作大学组织的相当于雅思同等程度的语言考试。通过者即可拿到合作大学的邀请函。未通过者可再经过半年的强化培训,获得一次补考机会。这样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全力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语言测试;第二学年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并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合作大学可派教师亲自进行摸底,携考卷亲自监考,亲自批改,把考卷邮寄回国,整个教学过程完全置于合作大学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之中,给国际商学院师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并转变成自觉强大的教和学的动力。
  4.教学模式:协作教学、反思教学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Theory),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尝试中教和外教共用同一套教材的方式:中教负责同一套教材的听力、阅读和语法,外教负责同一套教材的口语和写作。前一周学生在中教课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信息,后一周可以在外教课上得到充分的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语言输入迅速转化为语言输出,促进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发展,同时,中教和外教必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team work。不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简单而机械地重复同一内容,是力图对某个语言现象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5.渗透文化教学,促进交际能力。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语言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所谓文化渗透,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McCarty和Carter(1994~64)指出,“把语言作为语篇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不然,学习者会因为与他们自身的行为方式不同而产生不适感,便不再去注意这些差异。那么,在语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要从分析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上出发,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语篇来表现语言。任何语言在文章的组织方面都讲究一定的结构和篇章模式。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东西方民族在句法结构、篇章结构和篇章策略上有差异。汉语的篇章模式多为“螺旋型”,典型的英语文章的行文方式是“直线型”。这种差异在Scolion(1995:154~159)看来,是人们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东方人看重的是悠久的历史,西方人眼中的历史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短期政治组织。西方人讲话重视力图尽快切入正题,而东方人则善于进行篇幅很长、循序渐进的解释。通过对这一文化差异的讲解,学生在语篇解读时就会尽量按所学语言的篇型特征来分析,减少了在理解语篇时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带来的麻烦。除此之外,语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还包括对语篇所反映的思想意识的了解。英语学习者所接触的语篇绝大多数都是母语为英语的作家自身的经历、感受或观点。在学习这样的作品时,读者通过对篇章由宏观到微观的了解进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
  6.强化英汉文章中心思想表达位置的差异,消除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文章是一种作者负责型的模式(a 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汉语文章是一种读者负责型的模式(a reader-responsible pattern)(Hinds,1987:144,Scol-lon,2002:94)。英语文章倾向于演绎型,而汉语文章倾向于归纳型。作者负责型的模式是指作者有责任把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从一开始就用一个句子清楚地告诉读者;读者负责型的模式则几乎不直接把文章中心思想说出来,而是通过文章的描述或论述含蓄地反映出来(蔡基刚2007)。这一研究对国际商学院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在读写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英语与汉语语篇模式差异的研究了解到,英汉文章的中心思想句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一点对中国学生在获得英语读写能力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属于演绎式结构;汉语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最后三分之一部分,属于归纳式结构(蔡基刚2007)。这种差异造成中国学生阅读时常常忽略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句,不能很好地把握全文的主题,导致理解偏差。在英语写作方面则更为明显,中国学生写英语文章时往往没有中心思想旬的意识,写的文章很少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句,或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主题,表明观点。这说明汉语中心思想表达习惯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产生了负迁移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应意识到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语言知识教学不能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在英语阅读课上需要大力强化英语写作理论和结构的训练。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往往会影响造句谋篇的基本框架。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英汉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造句、谋篇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促使汉语在英语写作中从负迁移走向正迁移。通过大量的限时阅读和批评性阅读,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写作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语篇概括总结能力,努力消除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切实地把英语写作理论和结构应用到学生自己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最终实现学生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地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转变,使学生在英语读写策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7.采用读写结合的英语阅读教学法。Krashen(1981:25)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决定二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比学习者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信息。人类习得语言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正确又地道的语言输出有赖于充足而又高质量的语言输入。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所需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将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能把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统一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导读的目的。这样既能从更高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又能使得每一篇阅读材料成为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文,而保证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有充分的写作模拟训练。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语感,通过语篇分析能够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达到阅读写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8.由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国际商学院的英语课程设置帮助学生用英语作为工具,作为必备的语言技能,为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做好了语言上的准备,提高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研究能力。走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兼顾的道路,加深学生对外语学习目的的认识。
  
  三、新旧教学模式转变过程及教学效果
  
  第一阶段:新的教学模式在本院英国项目进行试点,经过一年的艰苦尝试,成绩显著,有学生雅思成绩为证:全班共16

人,其中1人在第一年末通过雅思考试,提前出国,其余15人在一年半后全部通过合作大学组织的相当于雅思同等程度的语言考试,顺利拿到对方大学的邀请函,其中12人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3人拿到Conditional Offer。
  第二阶段:除英国项目外,该模式推广到澳大利亚项目的三个班,效果仍不错,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班,教学效果尤为突出,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及原版教材学习仅一个半学期之后,提前参加了澳大利亚Curtin大学的语言考试,全班14人全部通过,提前进入合作大学设置的专业课学习阶段。相比之下,采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英语培训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雅思及合作大学所要求的语言考试,甚至无法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因为合作大学规定,不通过英语语言考试不得进行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这一实例足以说明改革后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
  第三阶段: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模式彻底退出了国际商学院,代之以原版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全新的英语教学法,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商学院自己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摸索,国际商学院走出了一条适合国际化办学的英语教学的新路子,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配合,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国际商学院的学生在全校各种英语竞赛中连创佳绩。英国奥斯特大学的语言测试中,学生连年取得好成绩,对方大学的考官认为东财国际商学院的学生是国内各合作大学中英语成绩最优秀的,对本院的英语教学给予高度的评价。由于学生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后两年到奥斯特大学后,顺利实现从国内学习到国外留学的对接,许多欧洲的学生对东财国际商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惊叹不已。采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后,国际商学院2005级澳大利亚项目的学生在第一学年末全体通过对方大学组织的语言测试,这是往届学生在第二学年都难以达到的目标。另外,国际商学院的学生不需经过专门培训,大学英语四、六级可以轻松通过。
  教学改革促使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当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任,这是与时俱进、顺应外语教学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和产物。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自建院以来,为实现“高标准、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同时提高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在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本院的英语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的大胆尝试只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随着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大学英语的基础英语教学正在松动,标志着一个硬性的、统一的英语教学要求时代即将过去,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6(1):46~51。
  [2]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证报告摘要》。
  [3]蔡基刚,英汉文章中心思想表达位置差异及其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7(1)。
  [4]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33~35。
  [5]杨永林,宏观思维在地行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