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智荣

  所谓“管理”就是对人类的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按传统的观点,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自然和社会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生产力属性,社会属性就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属性。我们认为,人类生产劳动中的管理属性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农业社会,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比较弱小,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下,无论是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奴隶社会,还是手推磨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整个社会的分工与协作都比较简单,生产资料、财产、人口处于分散状态。那个时代的管理(无论是生产劳动或公共事务)其本质都是一种统治,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就是天生的管理者,社会没有产生出独立的管理阶层。在工业社会,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认识且日益重视,形成了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管理理论日益丰富完善,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表现为专业化和技术化;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不断得到强化;管理的社会属性则更多地表现为民族的、文化的差异,非阶级属性的不同。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到来,管理活动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并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管理的自然属性已成为管理的本质属性。
  
  一、现代管理和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总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到梅奥的霍桑实验,正是人类社会由机器时代向电气时代过渡时期。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现代管理科学也在美国诞生。在此期间,美国完成了汽车、飞机、无线电三大发明和钢铁、化工、电力三大技术。从马斯络的层次需要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到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正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与空间资源的开发、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并迅猛发展,人类又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管理离不开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就是包含有许多自然科学的一门边缘科学,管理的思维方法,思想体系本身就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管理的应用要以科学技术为条件并运用大量的科学知识和高技术手段。现代科学技术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知识、理论和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系统工程等也为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现代管理极大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高技术的突破,已经不是某个科研机关或部门能独立承担与完成。高技术的融合,需要市场、信息、沟通与合作,这一过程中的市场调研,信息收集整合,有效沟通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管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现代管理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高技术之一。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已融为一体的现代管理也必然是生产力。我们要象重视科技那样地重视管理,不但要在全社会全民族中提倡树立科技意识,还要提倡树立管理意识。
  
  二、管理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灵魂,是决定生产力实现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劳动过程中的“简单要素”即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要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管理已经进入生产过程,成为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管理者是脑力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中,管理劳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产生经济效益。管理的作用就是对其它生产力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合理配置、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产生现实的生产力。管理越有效、生产力的实现程度就越高。管理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有些专家为了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生产力用公式表示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随着管理作用的日益突出,该公式可改写为: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同样具有乘法效应,也可以放大生产力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将同时上升为“第一”地位。
  生产力的性质主要是生产工具的性质,由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主要指各种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中的数量和比例,生产力分布状况、能源动力的利用程度等。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战略解决各种问题,各种高科技都具有组合技术的性质、技术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又涉及到政策、市场、体制、服务体系等。如果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上不去,即使能研制和发明出尖端的科技,也无法推广和应用,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生产力也得不到合理的布局,能源系统也无法合理地开发利用,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科技与经济难以形成一体化,这一切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管理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缺一不可。
  美国人认为,科技与管理是推动他们发展的“两个车轮”。二次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腾飞,被誉为希腊神话中的“不死鸟”。在20世纪60、70十年代,日本人提出了“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通过自成一体的日本式管理方式,倾其全力实现技术专业化、商品化,达到占领世界市场、贸易立国的目的。日本认为,管理与设备,管理更重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经济学中有人对GDP增长中生产力要素各自的贡献率进行分离,扣除资本、土地劳力之后的GDP增长部分称为“剩余”,即技术和管理的贡献在发达国家,“剩余”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占GDP增长率的60~80%,管理则是“剩余”的主要创造者。目前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差别,人们已把着眼点从“技术差距”转向“管理差距”上来。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全球的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
  
  三、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科学技术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极大的可能,但科学技术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另一方面人类也掌握了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文明成果和生命的可能。如何引导人类把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全部致力于和平与发展,除了人文因素以外,还要靠人类自身的有效管理。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上看,若不对人口及劳动者进行有效地科学管理,必然导致人口与经济发展失衡,劳动者素质下降,妨碍人力资本形成,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问题。若不对劳动对象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将导致环境危机:森林锐减、土壤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资源枯竭、生物物种灭绝……这一切都会极大地破坏现实的生产力,阻碍生产力发展。目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呈加速发展趋势,但环境危机也在加速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会制约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力出现停滞和倒退,甚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文明成果将化为乌有。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的不同,出乎预料地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多斯认为:“在控制以往的世界体系中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变化”的假定条件下,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生产力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且也是人类协调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以及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征服”和“改造”并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和违背自然规律,它需要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需要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是让自然界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又不使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能够运用高技术在自然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理想的边际效用,就是生产力的充分解放。1992年人类环境问题的里约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即一种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必由之路,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我们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管理水平,要充分认识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把管理与科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兴国、管理兴邦;发展是硬道理、管理是硬功夫。我们只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管理意识、推广和普及管理知识,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才能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迎接新的挑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