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 群

  摘要:依据教育学习理论、健康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理论,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构建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实施办法、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完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82-02
  
  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率先将教学模式引进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目前我国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认为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着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它对其它要素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师生组合是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排方式;条件保证着教学模式功能的有效发挥;评价能使人们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它是针对高校青少年学生这一特定的对象,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传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手段,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它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方法、教学条件四个层次。
  
  2 构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和学习理论。
  奥苏倍尔的“同化理论”指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观念、行为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他强调了知识的学习必须与信念和行为的建立相统一。三者在学生认知发展和掌握学习精要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对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支撑、导向作用。依据上述学习理论,我们认为;①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身体、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知识、技能、经验的传授。②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2)健康教育理论。
  依据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列出的四种最有影响力的行为干预理论(知信行模式[KAP或KABP]/健康信念模式[HeaIth Be―lief Model。HBM]、社会思考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合理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ran 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M])为行为干预的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出。健康干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人心――明理。服从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②体验――参与。同化阶段。师生互动进行以运动参与为主的体验教育,结合室内课讲解和讲座。使学生明白道理,形成观点。③解惑――力行,内化阶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发现体育运动的价值。了解体育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使学生坚定信念并逐步养成健康习惯。
  (3)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理论。
  目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逐步走向完善。在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主编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一书中,收录了近年来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取得的诸多成果。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种类繁多,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生,自娱悦人的独特功能。是其他体育项目不能代替的。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性、传统性、民族性、普及性和终身性。③民族传统体育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不受场地、器材、设备、季节、年龄、性别限制,与现代体育教学相互辉映,很符合大学生天真活泼、爱动、好学、求胜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④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符合体育教学改革向终身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⑤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保持和发扬中国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广泛性、娱乐性等特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核心目标之下,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其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4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4.1 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作用。解放思想,深入改革,明确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有机结合起来。
  
  4.2 师资队伍建设
  (1)机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相应机构及高等教育、体育院校的互相协调和支持,定期、分级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技能教师培训班。
  (2)目的:使教师能够承担教学。
  (3)学时:依据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技术两部分。一般采用3―5日培训法,对教师集中进行21―35学时的培训即可承担教学任务。
  (4)内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和影响因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教法等。
  (5)方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为主;理论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4.3 编制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特点各异,且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也各有区别。因此,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适合本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前应该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再进行全面推广。
  在教材的选择和创编上,还应该注重民族特色和理论

传授,把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练习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背景文化讲授有机结合起来。
  
  4.4 教育过程的结构
  学(学生)的活动、教(教师)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介所开展的统一活动。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执教者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但具有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注意继承优良传统教法和应用现代教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
  
  5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
  
  评价是针对教育的特点,通过收集、分析、比较有关资料,科学地判断课程的价值或效益的过程。它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教师中心、内容驱动向学生中心、探究驱动的教育重心的转移,也带来了教育评价的变革,即由量化评价走向质性评价。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课程目标、方案、内容、材料、效果等的评价。(2)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运行状况,如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环境等等有关教学过程的评价;(3)对教育者教学能力和责任心的评价。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包括三种类型:(1)过程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评价。(2)影响评价:在教学结束后,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有关知识和态度、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状况以及良性行为倾向。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情况和效果。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评价方法包括四方面: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3)阶段/结果(回访)评价:在教学结束后3个月或1年进行追踪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行为变化和保持情况。评价方法为: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
  
  6 结语
  
  (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广泛性、娱乐性等特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教学方式。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注重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不限于课堂而是延续到课外课堂上;也不限于体育知识,动作技能的传授,而是把学生的各种活动搬上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注重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趋向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和目标人群的质性评价,使评价方式更富人性化,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而生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0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