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 云

  摘要:统计学是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当前高职统计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对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96-02
  
  1 高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2 目前高职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设计的高质量统计教材仍然缺乏,不同的教材在内容安排、章节设计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有些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都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同时,选用的例题较为陈旧重复,缺少新颖专业的案例与练习,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2 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统计作为一种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最终是要融入到各专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而当前我国高职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和上机操作等,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析数据,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念书本讲例题,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学设施不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不少是民办学校,也有不少是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建而成,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不仅限于统计学科,如缺乏实训中心,教学软件、数据库、多媒体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应用性不突出。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课本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讲解一遍,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讲解、同样的练习,总是期待“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很多学生学完统计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统计转化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2.3 学生方面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看到统计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统计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因此对统计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统计学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统计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从而丧失对统计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高职统计课程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诸多统计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建设始终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统计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各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其职业定向性。
  
  3.1 重构课程体系
  (1)重视统计课程基础性作用,增加授课学时。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一般为72学时。由于统计学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计算,需要较为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其应用性较强,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这样授课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兼顾。因此,笔者认为统计课程的学时量与其难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2)改革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形成从数据到结论的新的内容体系。既要克服那种不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致影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反对那种仅仅强调“毕业后用什么,统计课就学什么”的功利主义片面观点。教师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重新设计授课内容:比如针对基本理论,重点在于如何准确清晰地概括与描述。
  
  3.2 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优化师资力量。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其中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可由学校牵线让教师深入企业或其他场合观摩学习;二是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宽口径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包括外语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比如要讲好会计系学生的统计课,最好应该懂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来讲授统计这门学科。其次。优化教学设施。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统计软件教学。现今稍微复杂一些的统计工作基本上离不开对统计软件的使用,统计软件教学声图并茂,对分析过程的显示直观明了,极大节省了教师画图列表的时间,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 改进教学模式
  (1)重视第一次课,兴趣培养贯穿始终。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很多同学在没开始学习统计之前就已经产生莫名的恐惧与厌恶,认为学不懂,学之无用。因此,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应力争改变他们固有的观点。第一节课不应急于上新课,而是详细地介绍统计的特点和作用,让他们明白统计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最好举生活或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统计应用的实例引起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尽量做到讲解通俗、举例新奇,重视这些细节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善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情景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等,关于这些方法的文献较为丰富,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值得特别指出:对统计教学,应该重视相似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比如在讲授简单平均、加权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时,除了定义之外。重点应比较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让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计量指标。因为在统计实践中,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而选择哪种指标或方法最简捷有效是容易困惑的地方,因此,在平时的统计教学中,应重视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3)注意讲解的技巧与细节处理。由于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统计理论教学应以适度够用原则,在保证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统

计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简化抽象原理的讲述、复杂公式的推导,甚至省略繁杂的计算过程。把讲解重点放在基本原理适用的对象及条件,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上,有时候,选择正确的方法比方法本身更重要。另外,学生对于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比较反感,认为与其听老师念书本还不如自己自学,对于这种情况,有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修改书上例题。可以从其他教材上引用,也可以直接改动材料背景和数据,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书上的例题是计算工人平均人数,在上课时只要将其改为计算销售人员平均人数,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学生一见与专业知识相关,立马提高了听课兴趣。此外,在课堂中,巧妙地使用“导入”语、“过度”语和“小结”等,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
  (4)设计统计实训,强化实践能力。再好的理论学习也代替不了实践运用。由于统计实践费时耗力,受外界条件约束极大,一般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的锻炼一次。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处理,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强的实训练习让学生参与。比如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案例进行计算分析,也可以设计一次统计调研活动。通过统计调研,可以使学生对统计方案的拟定,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预测有更直接更深入的理解。只有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4 全面系统辅导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应该以知识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在上课之余介绍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考试,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考证,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也能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并且设立了专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邮箱,任何同学有学习上、心理上甚至生活上的疑问或困难都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邮箱里有平时的教案,课件和练习,有考证的复习资料,有专业学习资料,甚至有如何面试、如何写毕业论文和求职简历资料等。看似已经超出了统计教学的范畴,但正因为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与指导,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
  
  4 结语
  
  总之,传统的统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从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统计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0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