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养猪大省:生猪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兰 勇 杜红梅

  我国因具有低生产成本优势,生猪出口数量也逐年递增。2006年前3季度,我国生猪产品出口额为7.26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28%;生猪产品贸易顺差为6.11亿元,占肉类贸易顺差的42%,成为我国肉类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本文针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养猪大省湖南、河南、四川的生猪出口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生猪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一、国内养猪大省生猪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同时使用生产成本和贸易数据,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影响,估计结果简明易懂: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所需数据较少,计算较为快捷,在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运用也非常广泛。在本文中,我们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结合它们各自的优点,对三个养猪大省的生猪国际竞争力进行尽可能科学的测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DRC)
  国内资源成本(DRC)是考察一国国内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赚取(或节省)一边际单位外汇而所需要投入或耗费的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DRCj表示i生产活动(生猪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Fsj表示进行生猪生产所需要第s种生产要素的数量;Vs表示第s种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Ui表示生猪生产的总产值;Mj为生猪生产所需的进口性中间投入,以CIF价格计算;Ri则为所需的国外直接生产成本,以机会成本计算。如果将DRCj除以影子汇率则可得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j),假设Vi为影子汇率,则DRCC可表示:
  DRCCj=DRCj/Vi (2)
  当DRCCi=1时,生猪生产虽然不会造成额外损失但也不会带来外汇收入,不具有比较优势。当DRCCj□1时,比较有利,表明利用国内资源进行生猪生产,如果生猪是用来出口,其成本小于净外汇所得,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如果生猪是进口替代品,则可以节约外汇支出。相应地,DRCC j>1时,比较不利,DRC值越高,表明比较劣势越强。我国三省生猪生产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测算(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湖南、河南和四川三省历年DRCC均小于1时,说明各省利用国内资源进行生猪生产用于出口,其生产成本小于净外汇所得,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有利可图。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0到2004年,湖南、河南和四川生猪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处于稳定下降状态,除2001年四川与2003年湖南成本系数稍有增加外,其他年份各省都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四川在成本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是从业绩与市场份额表现方面对某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它将国家(或地区)i商品i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商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对比,得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具体计算公式为: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湖南、河南和四川三省的生猪国际竞争力,因此Xji表示湖南(河南、四川)在生猪上的出口,而Xti则表示湖南(河南、四川)的总出口;Xjw表示世界生猪总出口,而Xtw则表示世界总出口。RCA指数大于2.5时,表示该省生猪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RCA指数介于1.25和2.25之间表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介于0.8和1.25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小于0.8则表示竞争力较弱。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到2004年,三个养猪大省生猪RCA指数纵向增长较快,数据一直都介于1.25到2.25之间,这表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各省生猪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河南生猪是三个省中最具竞争力的,但与湖南和四川差距不大。
  从国内资源成本系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两种测算结果来看,三省生猪无论在生产成本还是市场表现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在世界贸易中都处于有利位置,但存在差异。如河南虽然在成本竞争力方面略微落后,但在市场业绩上却占有优势。
  
  二、国内养猪大省生猪国际竞争力差异的成因分析
  
  (一)生猪养殖成本
  在养猪成本上,四川无疑是最有优势的,这主要得益于低廉的饲料成本。因为饲料是生猪成本的主要部分,所以对于生猪养殖成本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饲料的构成中,湖南与河南一样以玉米为主要成分,近年来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猪成本难以降低,养殖业的利润空间也受到挤压。四川生猪养殖饲料以薯类为主,薯类一直价格低廉,因而生产成本低。
  
  (二)生猪饲养方式
  在饲养方式上,不论是河南、四川还是湖南都是比较落后的家庭庭院式,即每家每户在自家后院对生猪进行圈养。这种饲养方式规模小,常常是两三个养猪户养殖四五头猪,劳动成本难以降低(有些地方劳动成本甚至占总成本的20%),要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规模化养猪。首先,要对大型养猪户进行培训和扶持,鼓励他们增加规模、增强实力。其次,根据市场的需要将生猪养殖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变,加快生猪专业化进程。最后,要严格按标准开办养殖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各项投入。
  
  (三)生猪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生猪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这点上河南做的比湖南、四川好,这使得河南生猪因高质量闻名。有三种猪世界公认质量最好: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猪,河南分别从不同的国家引进这几种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经过改良后的生猪肉质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德克士、麦当劳、肯德基等著名国际快餐公司,纷纷成为河南猪肉的长期稳定用户,这大大提升了河南生猪的国际形象与国际知名度。同时,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也都非常喜欢河南猪肉产品,这也为河南的生猪成为国际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而言,四川和湖南在提高生猪质量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交通运输条件
  生猪市场的开拓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作保障,在这方面湖南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湖南的铁路、水路和物流系统都比较发达,生猪运输方便快捷,因此湖南生猪在外调与出口的基础条件上占尽优势。四川的交通条件虽然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自然不足,其交通运输和物流条件还处于不发达、不便捷的态势。河南位于内陆最中心位置,运输条件落后。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四川与河南生猪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五)生猪产业化程度
  湖南与河南、四川相比,产业化程度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型生猪产业集团较少。湖南大规模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2004年只有80个,而河南、四川均接近200个。第二,以活猪销售为主,加工型产品不多。湖南生猪的外销以活大猪为主,加工

型肉制品的销售只占外销总量的14.4%。湖南生猪加工业的年加工能力只有700万头左右。而河南已经达到3000万头,仅双汇集团一年的生猪加工能力就有1000万头。第三,生猪产业化投入少。湖南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涉及生猪产业化的项目仅为25个,投资额2.76亿元,而四川有77个,完成投资额11.03亿元。
  
  三、提高我国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
  产业化经营是解决生产与市场对接、保持生产市场稳定的有效途径。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加工、销售环节,应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和稳定的产业链条。在生猪产业化经营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规模化养殖和加工水平。规模化养殖和加工是养猪业现代化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对生猪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分散饲养和加工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如丹麦之所以能凭借高产品质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猪出口国,与丹麦猪肉产业环节集中度密切相关,三家由全国畜农组成的合作组织生猪屠宰量就占全国生产总量的90%以上。二是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龙头”,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生猪养殖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如美国1994年宰杀量在百万头以上的屠宰公司占87%。三是利用各类生猪协会提高纵横向一体化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美国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如60%以上的美国生猪是在行业协会的努力下通过购销合同完成的,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二)建立国际化生猪产品品牌
  品牌是产品的生命线,只有树立生猪的品牌形象,才能进一步在国际上提高生猪的国际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生猪生产商要树立品牌概念,加深生猪产品的内涵与外延,让世界了解中国生猪。但能不能诞生国际化品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具有大型企业集团。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专业化养殖的推广力度,注重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建设高标准、高科技的生猪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有能力建立国际品牌和不断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生猪产业链,如东北的北大荒,其肉业公司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年生猪屠宰量达400万头。目前河南在生猪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01年APEC会议期间,“双汇”牌冷鲜肉被确定为会议专供品。“河南造”生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德克士、麦当劳、肯德基等一些著名的外国快餐公司,成为河南猪肉的长期稳定用户。湖南和四川等省都有一些生猪品牌如正虹、唐人神,但它们离国际化品牌还很远。
  
  (三)提高生猪养殖和加工技术
  我国各省养猪户基础设施差、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必须得到逐步改变。在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应重点抓好繁育、饲养、防疫三大技术;合理选择场地,采用合理生产工艺;进行品种改良,不断提高品质:严格各种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采用优质饲料,保障猪群安全;保护养猪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和使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停药期、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在技术来源方面,发挥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鼓励其结合本地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养猪实用技术: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的适宜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利用省内专业院校培养实用人才、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开展农民养猪技术培训,提高养猪农民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在质量监控方面,建立强有力的猪肉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保证猪肉的安全和质量标准得到实施。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畜产品质量管理有很多成功经验,例如美国的HACCP管理系统;欧盟施行IKB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的IS09000系列(近期又推出了IS014000标准)。我国可以仿照国外这些做法,加强对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并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档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9314.htm